“1500元第一次,1500元第二次,1500元第三次,成交!”昨天下午,隨著拍賣槌的落下,南京市第一筆化學需氧量拍賣名花有主。這一槌,意味著南京正式全面啟動排污權交易制度,通過價格杠桿倒逼企業節能減排。
今年2月發布的《南京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全市范圍內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污染物的工業企業、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和醫療、賓館餐飲服務單位,都需要進行排污權交易。排污權交易和排污權有償使用,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這4種廢氣和廢水。
自今年12月1日起,南京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新增排污權指標,必須在報送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文件前通過排污權交易取得。10天前,南京市環保局在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示排污權交易相關情況,有需要參加競拍排污權的單位,可以向環保部門報送需要購買的品種和份額,結果共有17家企業登記并報名參加首次競拍。
昨天下午兩點,在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政府辦公廳、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環保局、市物價局共同宣布排污權交易正式啟動。隨即,首次拍賣會在南京金澤拍賣公司的主持下開槌。首次拍賣會,南京市環保局從排污權儲備中心拿出二氧化硫135噸、氮氧化物300噸、化學需氧量160噸、氨氮10噸上市交易,17家企業各取所需參與競拍,價高者得。
首先進行拍賣的是160噸化學需氧量的使用權,17家競拍企業中有14家參與。經過10輪競拍,南京鈦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1500元年每噸的價格“搶到”12.86噸的使用權。隨后其他3項污染物也相繼在拍賣會上尋找買家。經過激烈爭奪,昨天拿出的所有污染物使用權全部賣光,成交總金額約為1299萬元,與排污權有償使用征收價格相比,溢價率達到了46%。
市環保局局長包洪新介紹,啟動排污權交易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就是要讓全社會知道,環境有價,造成環境污染必須付出成本。引入排污權交易制度后,企業增加排污意味著增加成本,通過這樣的市場化運作,用價格杠桿倒逼企業主動減少排污,從過去的“要我減排”變成“我要減排”。排污權交易的啟動,也標志著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用市場手段推進全社會減排和綠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