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科技部牽頭其他七部委發布《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干意見》,作為“十二五”科技金融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第七屆全國環保大會近期將召開,在此前后將有一系列涉及節能環保的重大政策、規劃出臺。為此,《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專訪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副巡視員鄧天佐,了解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的重點路徑、主要瓶頸和政策方向。
多項節能環保技術將獲重點扶持
《經濟參考報》:科技部多次指出,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否有節能環保技術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鄧天佐:你說的應該是“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部分。“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圍繞“三河三湖一江一庫”重點流域,重點攻克關鍵成套技術300項以上;重點研發監控預警設備、飲用水水質凈化及輸配管網檢漏設備等80套以上,關鍵材料、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
《經濟參考報》:科技部已明確,把突破一批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作為科技發展的優先任務。而節能環保產業位列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哪些方面將受到科技部的大力扶持?
鄧天佐:“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大力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循環應用等關鍵技術、裝備及系統。實施半導體照明、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藍天”工程、廢物資源化等科技產業化工程。加強技術的集成和推廣應用,快速提高我國節能環保領域整體技術能力及產業競爭力。
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核心引領作用、高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創新成果的集成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和支柱性產業的步伐。
《經濟參考報》:前不久,科技部在多部委出席的全國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民生科技”概念。哪些節能環保領域的民生科技項目將得到大力發展?
鄧天佐:第一,強化綠色城鎮關鍵技術創新,促進城市和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第二,發展水資源和礦產資源開發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第三,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技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第四,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和技術集成,全面提高應對能力。
上述領域涵蓋多個示范重點:綠色建筑技術集成示范、低碳與和諧社區示范、生態保護與修復示范、環境污染治理示范、可持續發展集成技術應用與示范等。
《經濟參考報》:“ 十二五 ”期間,科技部將選擇哪些節能環保領域的先進適用技術,加大其研發和推廣力度,從而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產業化應用?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