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草案將提交 節能服務產業分享紅利 | 08-11 |
為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草案將盡快提交國務院審議,這是發改委網站8月10日披露相關信息。條例的出臺將從法律層面提供保障,有助于各方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實施、碳排放配額的分配。據機構測算,按照中美氣候減排聲明,我國“碳排放”將在2030年前后達到排放峰值,倒逼國內碳交易市場加速啟動,潛在市場規模達千億元。從事減排技術、減排設備和碳交易等各個環節的企業…… |
發改委批準十省水污染治理計劃 投資近百億 | 08-11 |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8月10日下達上海、江蘇、浙江等十個省份2015年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資計劃,總投資99.04億元,加上之前內蒙古、河南、河北三地投資計劃,13省市整體投資達到212.65億元。此次發改委下達投資計劃是進一步落實水十條細則,按照之前機構測算,我國要達到“水十條”制定的2020年目標,需要投入4萬億至5萬億元。其中,各級地方政府需要投入約1.5萬億元。 …… |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必須擁有“三個優先權” | 08-10 |
鑒于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日漸增多,在8月8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甘肅)新能源國際博覽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表示,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必須擁有“三個優先權! 梁志鵬表示,需要樹立可再生能源的“三個優先權”,即發電優先權、發展優先權和消費優先權。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一個主要目標是要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問題,而正準備出臺的配套改革措施中,達成共識…… |
京津冀政策推動開啟環保萬億空間 7公司坐享紅利 | 08-10 |
發改委日前發文表示,將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保率先突破戰略,推動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據中國環境規劃院測算,“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而“十一五”總投資2.1萬億元左右,“十二五”投資需求僅3.4萬億元。按現行統計口徑,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均將大幅增長。 發改委推動京津冀環保規劃 …… |
發改委: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 08-05 |
記者8月5日從發改委網站獲悉,發改委表示,上半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新進展。下一步重點工作任務,將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成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總報告,提出中國低碳發展長期路線圖。 發改委表示,將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制定相關配套細則。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方案,出臺重點行…… |
環保部明確"土十條"即將出臺 加強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 | 08-04 |
8月3日,環保部網站發布2015年上半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綜述,上半年四項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均超過序時進度。 環保部稱,繼“大氣十條”、“水十條”發布后,“土十條”也即將出臺。同時,今年中央下達3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30個重點區域重金屬治理和37個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 屆時,三大領域的污染治理頂層設計方案將完備,環境質量改善受期待。 對此,全國工商聯環…… |
江蘇2015年節能環保支出122億 同比增近三成 | 07-30 |
從江蘇省財政廳獲悉,為推動大氣污染防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江蘇201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122.59億元用于環保支出,這一數字比上年增長27.56%。那么,環!板X袋子”是如何花的?據悉,這122億元錢主要用于機動車減排、電力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鍋爐改造以及新能源汽車推廣等方面。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位于長三角…… |
中國節能減排“加碼”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 07-30 |
隨著中國政府不斷強化節能減排,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水泥、焦炭等高耗能行業正在“瘦身”,并紛紛向清潔高效轉型,由此帶來的環境改善成為最大的“紅利”。 在產煤大省山西,節能減排帶來的改變顯而易見。盡管剛剛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速僅為2.7%,遠低于全國水平,但該省上半年PM2.5平均濃度卻同比下降了19.1%,…… |
國家能源局召開上半年全國能源形勢發布會 | 07-28 |
7月27日,國家能源局召開上半年全國能源形勢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在會上指出,上半年傳統用能行業需求大幅回落,能源生產、投資、進口增速下滑,能源供需總體寬松。初步預計,上半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約0.7%,下半年能源需求將有所回升。 據介紹,上半年,能源領域呈現“生產總體平穩、投資增速放緩、進口有升有降、消費增速回落”態勢。 從生產看,行業初步統計,上半年煤…… |
環境保護部公布2015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 | 07-27 |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5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2015年上半年,國家環境監測網繼續開展環境空氣、酸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聲等各環境要素監測。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共1436個國控點位開展了空氣質量監測,470個城市(區、縣)共1011個點位開展了酸雨監測,七大流域和西南、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