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綠色制造試點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 04-19 |
4月18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印發《綠色制造201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依托《中國制造2025》專項行動計劃,制定本實施方案,旨在加快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并沒有完全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模式。《中國制造2025》將綠色發展作為主要方向之一,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開展綠…… |
“十三五”綠色發展背后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 04-18 |
“十三五”《綱要》最具特色的發展理念之一是綠色發展,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全面啟動綠色發展重大工程,共計4類27項,預計總投資規模累計將達到幾十萬億元。 “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存在諸多嚴峻的挑戰。必須緊…… |
張益:土壤修復的五項“基本原則” | 04-15 |
一、堅持立法保障,標準支撐原則 土壤修復行業非常需要“土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規來指導和保障市場行為;非常需要質量、技術、工程和產品等專業標準來規范和支撐市場行為。 二、堅持管控為主,修復為輔原則 土與水氣的最大區別是:超標不等同于污染,污染不等同于有害,有害不等同于要修復(例如可改變土地用途等)。總體而言,對污染土壤實行分類、分區、分級的用途管控和風險管控,比土壤修…… |
最近應該關注的七個能源焦點問題 | 04-15 |
在新常態下,今年內及明年初國家能源行業將出現諸多新的變化。變化無處不在,能源交易模式變化、新的能源形態出現、新的產業格局變化、新的能源市場。能源觀察研究院認為,當前應該重點關注能源行業的六個焦點問題。 1.國內光熱發電將實現“從0到1”的突破。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公布在即,標桿電價政策同步出臺。光熱發電爆發性增大幕拉開,設備制造商率先獲益。光熱發電項目因出力平穩可控,自帶儲能受到決策…… |
我國首支鋼鐵節能減排創新基金成立 | 04-13 |
我國首支鋼鐵節能減排環保基金——“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創新基金”12日在北京成立,一期規模10.5億元,主要支持京津冀地區鋼鐵產業的節能減排與轉型升級。該基金由“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航泰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 |
能源互聯網助推經濟發展 實現環保目標 | 04-12 |
隨著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推進,對于世界各國而言,將會起到什么作用呢?在華企商學院研究總監鄭學浩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推進,對于全球經濟增長將產生強勁的拉動作用。 正如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表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是覆蓋全球能源的基礎設施,涉及電源、電網、裝備、科研、信息等多個領域,投資需求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全球能源互聯網通過“兩個替代”,大量節約化石能源,…… |
五大變化勾勒綠色發展 “十三五”環保再添新妝 | 04-12 |
全球氣溫上升、霧霾鎖城、環境承壓,如此背景之下,環保行業迎來井噴發展之勢。 環保產業到底有多火?看看新三板就知道! 隨著近期注冊暫停、戰略新興板從“十三五”規劃中刪除等利好不斷出現后,新三板交易開始有所升溫。據公開資料,僅在2016年一季度,已有超過60家與環保相關的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來自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公開消息稱,除了有已上市的環保企業,更有為數眾多的企業正在申辦中。 …… |
第三方治理將是環保產業主流模式 | 04-12 |
盡管目前由于價格機制問題、回報機制問題等造成PPP、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實踐中遭遇諸多阻力,但隨著模式進一步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優化制度設計,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模式將成為環保產業主流商業模式 2015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基于對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這一嚴峻形勢更加清醒的認識和判斷,現在政策核心已從單純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向取得最終環境治理效果在轉變。 環保行業的成長主要受…… |
“互聯網+”智慧能源給新能源帶來新契機 | 04-12 |
當下中國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雖然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傳統化石能源,但由于受到基礎設施或外界因素的限制,其性能和質量都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穩定狀態。以風電為例,2015年全年我國棄風電量達33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21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為15%,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這組數據表明,我國傳統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存在很長的磨合期。而“互聯網+”智慧能源的推進,給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都帶來新的…… |
合同能源管理打開節能新思路 政策之手功不可沒 | 04-08 |
2016年,我國的合同能源管理將迎來20歲生日。在這20年里,中國的能源結構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中國用十幾年走過了美國40年的道路。政府這只“政策之手”功不可沒。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基于市場的、全新的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場經濟國家中逐步發展起來,而基于這種節能新機制運作的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國、加拿大,合同能源管理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