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廣大農村該怎么做?記者6月25日獲悉,成都市出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實施方案,將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突出地域文化元素,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有效改善農村居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2018年將新啟動建設130個幸福美麗新村、3個特色村;到2022年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家園及特色村建設115個,修復生態受損區15萬畝,初步顯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的“水潤天府”盛景。
九大任務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鼓勵成立農村環保合作社
圍繞提高農村人居環境的要求,我市將重點實施深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強化農村面源污染防控、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強鎮村規劃管理、開展生態修復、推進農村產業形態轉型以及實施農村環境示范創建九大整治任務,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的生產生活環境。
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市將一方面加大環境整治力度,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突出地域文化元素,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護鄉情美景,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逐步消除黑臭水體,強化生態管護與修復增綠;另一方面不斷提高農村人居品質,加大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加密升級農村路網,組織開展物業服務和就業技能培訓,拓展農民就業、創業渠道。
示范先行 5年分步有序推進
今年推進20個新農村綠色家園建設
作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想的農村人居環境是什么樣的?此次的方案給出了目標:將全面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目標,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村容村貌顯著提升,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按照“先點后面,示范帶動”的原則,我市制定了從2018年到2022年的5年分步實施方案。2018年,新啟動建設130個幸福美麗新村、3個特色村;推進250個以上省級“四好村”創建和2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家園建設;完成2萬畝水土流失、廢棄礦場、工程創面等區域生態修復;啟動7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座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成都隆豐環保發電廠建成投運;新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25.76萬立方米/日,完成120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任務;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5%;新建公廁200座、改造公廁500座,全域推進以村為單位的農村旱廁提升改造試點;開展農民集中居住區物業管理工作現場指導6次,組織開展農民集中居住區物業服務人員培訓3000人次;單列簡陽市扶貧開發增減掛鉤計劃2000畝。
到2020年,實現全市重要流域主要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黑臭水體不超過10%;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實現農村廁所改造全覆蓋;力爭實現村莊布局規劃全覆蓋,為分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科學依據。
到2022年,共計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家園及特色村建設115個;培訓農民集中居住區物業服務人員不少于15000人次;基本實現村民小組及20戶以上農民集中居住區通達村組道路;修復生態受損區達到15萬畝,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總體消除全市黑臭水體,初步顯現“水潤天府”盛景。
據悉,為了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我市還將創新機制,鼓勵成立農村環保合作社,探索村級組織承接村內小型涉農工程項目,引導村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全程參與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建設、管理,成為村內公益性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