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產能后,環保成為推動鋼鐵行業升級的最大影響因素。
幾天前,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的排放量分別為173.6萬噸、104.3萬噸和357.2萬噸,占工業企業排放量的比例分別為12.4%、9.6%、32.2%。三種排放量在41個工業行業中均位列前三,其中煙(粉)塵的排放量更是居41個工業行業之首。鋼鐵行業的環保升級已經是治理大氣污染,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一環。
對此,鋼鐵行業環保政策也正在不斷加碼。2018年4月,河北印發《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5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昨日,河北唐山再發布《鋼鐵、焦化超低排放和燃煤電廠深度減排實施方案》。其中要求,2018年10月底前,唐山市鋼鐵行業全部達到超低排放水平,并完成濕煙氣脫白治理,凡達不到標準的實施停產整治。
何為“超低排放水平”?早在2012年,我國就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善的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國家標準。2017年,為了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進一步完善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環保部曾對鋼鐵工業排放標準進行了新的修訂,對鋼鐵工業生產各環節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昨日唐山市公布的地區標準更加嚴苛。(詳見表1)可以看出,唐山市“超低排放水平”確實均低于國家去年剛剛修改的新排放標準值,標準更嚴格,可見其環保決心。
我們認為,唐山市作為河北乃至全國的鋼鐵重地,這一次選擇抓住用相比國家標準更高、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要求,是近年來環保理念、環保手段不斷優化的結果。環保理念日益增強,不再是單純的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為導向,而向產業結構優化及改善環境質量結果導向轉變對鋼鐵企業也應該認識到,環保不再只是“多花點錢”、“不碰紅線底線”的問題,而是攸關企業生存發展的大問題。
超低排放標準的實施,對地區鋼鐵企業的環保水平、環保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鋼鐵企業技術改造,倒逼產業升級。在鋼鐵生產環節中,焦化和燒結過程產生和排放的二氧化硫超過整個鋼鐵工業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所排
超低排放標準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京津冀等環境敏感地區鋼鐵產能向環境容量較大的地區轉移,有利于鋼放的氮氧化物約占整個鋼鐵工業的三分之二,排放的顆粒物超過整個鋼鐵工業的六成。因此焦化和燒結過程的脫硫脫硝對鋼鐵行業減排意義重大。而目前我國燒結、焦化環節的脫硫改造完成度較高,但脫硝仍不成熟,鋼鐵企業部分生產設備和環保設施改造升級還有空間。
超低排放標準的實施,意味著鋼鐵生產企業需要加大環保投入,對整個生產工藝和環保設施進行革命性的改造升級,才可能達到新的環保要求。數據顯示,目前即使技術水平比較高的企業,污染控制成本也達到噸鋼150元~200元,占生產總成本的6%~8%。配合嚴厲的新環保法,對于那些長期不重視環境保護或經營情況較差而無力進行環保投入的企業,將承受較大的環保壓力。促使一批生產裝備落后、資源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嚴重、小而弱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有利于地區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鐵行業布局優化。
另外,以河北帶頭,鋼鐵重鎮唐山為試點,率先出臺“地區限值”,也可能對其他地區起到指導和帶動作用,不排除推動和加速其他重點區域乃至全國進一步提高收緊排放標準的可能。從供給側的角度考慮,一方面將提高鋼鐵產能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將影響未來鋼鐵產量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