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契合建設美麗中國的國家戰略,體現了重慶轉型發展的內在需要。”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郭堅表示,市經信委將堅持以調整產業結構為突破口,大力實施“低碳工業”戰略,分類推進節能降耗、資源節約、循環發展等工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促進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為加快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作出積極貢獻。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郭堅認為,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首先要妥善處理好增量發展和存量優化之間的關系,堅持以增量調結構,以創新促轉型。
對于現有的汽車、摩托車、化工、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通過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進行技術改造,特別是引導企業通過余熱余壓利用、能力系統優化、電機系統節能等成熟技術改造生產工藝。
對于新興產業,重點培育發展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物聯網、節能環保等十大新興產業。要帶動發展一批節能環保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項目,將我市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為我市的支柱產業之一。
在優化產業布局方面,以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為指導,注重生態保護,推動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都市功能核心區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都市功能拓展區突出發展高端制造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高端裝備、高端材料和高檔消費品產業,城市發展新區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有選擇性地承接發展“6+1”產業;兩個生態保護區著力突出產業的生態特色,嚴格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依托區域內資源稟賦,突出發展綠色制造業,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特色輕工、裝備制造、特色資源深加工等產業。
著力打造生態工業園區
“為實現集約、規模、生態發展,重慶市工業系統還將堅持以"1+2+7+36"工業園區(含開發區)架構體系為平臺引導企業入園發展。”郭堅說,除礦產開發和能源項目外,新增工業項目原則上必須布局在工業園區,切實解決工業布局散、小、亂的問題。
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園區環保設施。到2020年,重慶市每個園區都將建成污水處理廠、固廢垃圾中轉站,金屬加工、化工、醫藥等特殊行業的園區必須建立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危化品儲運站等。
在土地集約方面,要嚴格把好新引進項目準入關口,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兩個生態保護區每平方公里要分別實現產出150億元、100億元、70億元;鼓勵和支持現有企業實施低容積率廠房改造,著力提升單位面積產出效益。
推進工業綠色發展
郭堅表示,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進工業綠色發展,首先要切實抓好節能降耗,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制度,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從源頭上杜絕不合規的項目建設;其次要堅決淘汰高耗能落后產能,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堅決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能耗落后產能,確保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任務;第三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扎實推進示范區縣及示范園區建設,著力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推動實施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工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示范工程、“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示范工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示范試點工程等10大循環經濟示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