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將加速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城。8日,從市經信委傳來消息,在煙臺日前下發的《關于打造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城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17年,全市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350億元,培育20家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環保企業集團。并將重點打造煙臺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和招遠市兩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帶動全市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重點發展8大節能環保骨干產業
根據指導意見,煙臺今后將重點發展8大節能環保骨干產業。
高效照明及節能家電。以紅壹佰照明為主體,打造北方節能燈龍頭企業;以華鼎偉業、明達電力、奧星電器和煙臺富士康等為骨干,發展LED照明產品;以富華達精密電子為主體,發展節能液晶電視產品;以鴻富泰精密電子為主體,發展節能平板電腦產品。
工業節能技術裝備。以東方電子、歐瑞傳動為骨干,發展高壓和通用變頻器產品及智能控制節電技術;以冰輪集團、頓漢布什為主體,發展高效節能制冷設備等。
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以煙臺東岳汽車為骨干,發展排量為1.6升及以下的燃用汽油、柴油節能型乘用車;以煙臺舒馳客車為主體,擴大天然氣客車生產;做強海德專用汽車的新能源電動環衛車,發展招遠奧特姆公司的電動汽車。
節約和替代石油技術與裝備。以杰瑞公司為主體,發展煤層氣壓裂成套設備,提高煤層氣等氣田抽采效率。
建筑節能新材料。以萬華實業為主體,加快建筑外墻保溫節能飾面板產品產業化。以同化防水保溫公司為主體,發展硬泡聚氨酯復合板保溫材料。
環保技術裝備。以德利環保、龍達水處理等企業為龍頭,發展水污染防治技術;以山東招金膜天為龍頭,推廣應用膜分離技術,提高工業用水、中水回用、廢水處理水平,以煙臺同興實業為骨干,推廣尾礦干排成套裝備與技術,提高尾礦處理和應用能力。
新能源及裝備。以臺海瑪努爾和山東核電裝備為骨干,發展核電裝備產品;以富爾達、歐森納、藍德等企業為龍頭,發展土壤源熱泵、淺層水和地下水源、污水源熱泵等產品;以蓬萊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為主體,發展海上風電大型基礎部件和海洋油氣開采裝備。
節能環保服務業。到2017年,全市培育5家以上營業收入過5000萬元技術服務機構,工業企業環境服務外包比重達到70%以上,生態工程建設和公共環境服務全部實現政府采購。
重點打造2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下一步,煙臺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和招遠市將是煙臺重點打造的兩個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煙臺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定位為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廢舊機電及電器電子產品自動拆解等固廢處理工藝技術,發展再生塑料顆粒、沖壓件、銅粉、廢棄電氣電子產品拆解后的金屬與非金屬產品和全自動多功能生物爐及其固體生物燃料;加快齊合天地投資的“中國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帶動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100億元年銷售收入的新增長點;推動煙臺德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界面材料、電子封裝材料的規模化生產,加快發展隆達鋁業加工高端鑄鋁合金項目,增強煙臺中祈環保有限公司廢舊家電、電腦及各類電子廢料的回收處理能力。
招遠市定位為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黃金尾礦、冶煉尾渣、石粉、亂石、粉煤灰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裝備水平,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發揮示范和帶動效應,擴大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規模,形成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
再制造產品產值達3000萬元
打造節能環保產業城,還需重點推進6項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工程。
“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示范工程。積極推進煙臺開發區 “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抓好報廢機電設備、廢舊家電、報廢汽車、電線電纜、報廢手機、廢鉛酸電池、廢塑料、廢橡膠等重點“城市礦產”資源的規模拆解和環保處理,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到2017年,形成資源再生能力100萬噸,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
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工程 .利用3年時間,從布局園區空間、調整產業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入手,建設5個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確保達到“經濟持續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優美清潔、生態良性循環”的循環化改造目標。
再制造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大再制造翻新輪胎產品的支持力度,擴大在城市公交和農用車輛上推廣應用范圍。爭取到2017年底,培育3個以上再制造產品示范企業,全市再制造產品產值達到3000萬元以上。
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一批在同行業具有較強帶動作用和示范意義的企業集團,到2017年,培育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范企業15家,節能技術及產品制造業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
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產業化示范工程。培育5家綜合實力較強、服務能力以及銷售收入等指標在全省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產品(裝備)使用后能形成顯著環保效益的產業化示范企業,帶動全市環保技術裝備及產品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18%,到2017年達到20億元以上。
資源循環化利用示范工程到2017年,培育循環經濟示范單位30家,市級以上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達到150家,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1500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