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池州市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檢查督察,以推進產業轉型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重點,扎實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市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05%,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單位能耗下降10.66%,新建建筑全面實施節能50%標準,實現了省下達的目標任務要求。
注重創新,不斷健全工作機制。近年來,池州市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把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宏觀調控重點,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抓手,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分塊推進落實,實施源頭控制,強化節能考核,加大節能宣傳等方式,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過快增長,確保完成了全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的節能減排目標。
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有效。去年省政府下達池州市淘汰落后煉鋼產能2萬噸,已在2010年底提前完成。此外,全市還淘汰關閉小水泥企業2家、磚瓦窯企業5家、小煤礦企業2家、小建材企業11家、小采石場1家、小冶煉企業1家、非煤礦山企業10家、粘土磚瓦窯企業12家。同時,規范礦產資源開發,推進礦產資源整合,礦山企業從2000年的560家關停整合到目前的280家,200多家采礦點已實施生態恢復。節能評估和審查實現全部覆蓋。2011年,池州市對57個新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施了嚴格的節能評估和審查,節能審查率達到100%,從源頭上控制了高耗能項目的準入。
重點節能改造加速推進。近年來,池州市各地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工業方面,實施節能改造項目9個,成效顯著。九華發電完成了1#機組增容降耗大修任務,綜合供電煤耗同比下降5.39克/千瓦時;池州海螺完成余熱發電廠凝汽器膠球系統改造,每小時發電量增加500千瓦時;銅冠有色公司完成了450千瓦風機、電機變頻調速改造,降低了風機、電機的電耗水平。建筑業方面,主城區重點路段翠柏路、齊山大道、長江路、興濟路等均進行了節能燈照明改造,年節約用電約40萬度。
合同能源管理取得突破。目前,全市已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5個。同時,對全市各重點用能公共機構進行了初步摸排,并探索將此項工作與財政貼息節能燈推廣相結合,重點在學校、醫院、大型超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施重點節能改造。
重點領域節能成效顯著。近年來,池州市農村共建成“三結合”沼氣池83534口,入戶率達26%以上,建池總量全省第二,入戶率全省首位。全市建成20個“千池鄉鎮”和464個“百池村”。在工業領域,全市開展了年耗能7000噸標煤以上的重大耗能企業能源管理崗位設立備案工作。池州海螺、九華發電、銅冠有色、華爾泰化工等4戶重點用能企業實現節能3.24萬噸標煤,占省政府下達年度目標任務的199%。其中,池州海螺公司榮獲“省2011年行業節能領跑企業”稱號。在建筑領域,主要加強了對主城區路燈的管理、維修和改造,推廣節能型燈具,共使用節能光源5000余盞,達主城區照明光源的四分之一。同時,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推廣。2010年9月以來,池州市有關部門通過圖紙審查機構嚴格把關,已有250余萬平方米的新建建筑設計了太陽能熱水系統,1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一體化建筑竣工。去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批準池州市為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
節能產品推廣創歷史新高。通過廣泛宣傳,周密部署,去年11月至12月份,面向全市推廣財政補貼高效照明產品11.2萬支,創歷史新高。其中,60%的節能產品均面向農村及貧困地區。
節能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市財政安排節能專項資金973萬元,同比增長26.36%。其中,節能技術研發資金為110萬元,同比增長3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