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當前煤炭供應緊張局面,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有關部門近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應對措施,全力保供增量。然而,就在各產煤大省響應國家保供政策號召的同時,陜西地區一邊是主管部門杜絕超能力生產的禁令,一邊則是煤企釋放產能的努力,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何雙方不上下同欲增量保供,反而要“對著干”?
近日,陜西省應急管理廳官網發布的文件聲稱,面對近期高漲的煤價,煤礦企業生產欲望強烈,一些生產礦井超能力超強度、基建礦井搶工期搶進度、停產礦井“明停暗開”、關閉礦井“死灰復燃”等。針對上述問題,該文件要求,煤礦企業要嚴格按照核定(設計)能力科學合理組織生產,煤礦上級公司嚴禁以任何形式下達超能力生產計劃或經營指標。
今日智庫注意到,陜煤集團為落實保供任務,兌現長協合同,提出暫停地銷煤的銷售,增加鐵路直達發運至用戶煤車。且在近日召開的保供會議上,更是提出要加快停產檢修礦井生產恢復,積極釋放產能,加大鐵路發運力度,為近期全國的能源保供穩價大局貢獻陜煤力量與陜煤擔當。
陜西省應急管理廳的要求無可厚非,畢竟煤礦生產安全為天!但是對于煤炭企業落實保供增量任務而言,倘若沒有“開源”意義上的產能提升,僅僅做到現有條件下的滿負荷生產,客觀上其產能釋放的總量仍難以有效彌補當前持續拉大的市場供需缺口。更何況,眼下迎峰度夏用煤旺季臨近,下游電力、建材等終端用戶備貨積極,拉運需求強烈,在進口煤收縮的背景下,煤企受安全環保檢查頻繁及政策影響,煤炭產能釋放仍處于難產之中。而這一點,從最新公布的數據便可看出,4月份,全國生產原煤3.2億噸,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5.8%。
今日智庫認為,在當前煤炭市場保供嚴峻形勢下,煤礦產能增量的釋放,不僅需要煤企的積極籌劃,周密部署,更需要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的正確引導,通力合作!鑒于目前市場形勢,今日智庫建議,陜西當地煤炭主管部門應該在履行好自身安全監管責任的同時,與煤企通力謀劃提升煤炭產能釋放的有效之舉,例如試點推行擴大和優化特殊時期煤企產能釋放的彈性空間及可控性要求等舉措,助力煤炭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