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行2.5億美元支持中國河湖綜合治理 | 05-19 |
亞洲開發銀行5月12日和中國水環境集團簽署了一筆2.5億美元貸款和技術援助贈款協議,用于幫助云南、貴州及四川等中西部省份恢復水生態系統和改善污水管理。項目將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人工濕地等相關設施,以改善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河湖水質。預計到2024年,將實現230萬噸污水和2,900噸污泥的日處理能力。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本濱瀚表示:“通過簽署今天的合作協議,希望能…… |
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收到群眾感謝來信來電 | 05-05 |
5月3日,在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的來信受理室,出現了一封特別的信件。 信中寫道,4月27日反映的非法開采粘土一事,經過督察組信訪轉辦,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并且迅速開展行動。目前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非法開采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附近人民群眾一致點贊。 對此,督察組總協調人岳建華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就是要下大力氣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水泥廠非…… |
“長牙的”環保法漸顯威力 一季度限產停產案件數量同比 | 04-28 |
4月27日,環保部通報2017年一季度執行《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及移送環境犯罪案件的情況。一季度案件數量較多的有山西、安徽、廣東、浙江、福建等地,案件較少的有寧夏、吉林等地。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一季度,全國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的案件總數4987件。與2016年一季度相比,案件總數增長195%。 不過,田為勇也強調說,一季度,環境質量變差且案件為零的有秦皇島市等…… |
[圖文]人大常委會審議2016年環境狀況和環保目標完成情 | 04-27 |
4月2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舉行分組會, 審議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及意見情況報告。圖為分組會會場。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今天上午分組審議了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及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 |
[圖文]環保部通報今年1-2月份《環境保護法》執行情況 | 04-12 |
環境保護部4月11日向媒體通報了各地環保部門2017年2月份執行《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及移送環境犯罪案件的情況,并對1~2月份案件總數超過100件的山西、廣東、安徽、四川、福建、江蘇、浙江、山東等8省提出表揚。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介紹說,2月,全國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的案件總數為1134件。 其中,按日連續處罰案件78件,占總案件的7%,罰款數額達…… |
環境保護部通報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督查情況 | 04-06 |
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級環境監測中心,預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月6日至7日,大氣擴散條件略差,區域北部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區域中南部可能出現短時中至重度污染。 為應對本輪重污染天氣過程,2017年第一次空氣質量機動督查的7個督查組,繼續對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邢臺和邯鄲市空氣質量進行現場督導檢查。4月4日各督查組共檢查15…… |
要讓環保數據造假付出沉“痛”的代價 | 03-28 |
盡管有“史上最嚴環保法”震懾,但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受利益驅使,企業環保數據造假的行為仍舊屢禁不止。不斷涌現出來的環保數據造假使數據失真,進而影響環保治理決策,長此以往終究危及環境。相關專家建議,對這類行為要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通過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整治數據造假產業鏈等手段多管齊下,形成整治合力,真正讓環保違法者無處遁形。(3月27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據報道,近…… |
綠證并非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最優解 | 03-23 |
2月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以及國家能源局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核心問題仍然是解決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問題。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但是按照目前的通知內容,筆者認為前景堪憂。 首先,復雜系統的客觀規律就是變量多、難平衡。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補貼體系已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一個綠證制度需要三個部…… |
質檢總局下通知 推進燃煤鍋爐節能減排攻堅戰 | 03-23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國務院《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按照總局《2017年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與節能監管工作要點》及《質檢總局燃煤鍋爐節能減排攻堅戰工作方案》部署,2017年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繼續推進燃煤鍋爐節能減排攻堅戰,F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嚴把新建鍋爐準入關 《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 |
環保部:長江首要污染物發生重大變化 | 03-22 |
近日從環保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了解到,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不再是長江流域的首要污染物,總磷、氮污染躍居污染物排行榜前列。這說明,經過數十年治理,長江流域的工業和城市污染總體上已得到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長江流域最大污染源,化肥使用首當其沖。 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介紹,過去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在污染榜單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現在這兩項指標降了下來,磷和氮從原來的次要矛盾變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