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術論壇暨廣東省分布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昨日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在啟動儀式上說:“廣東省到目前為止有123家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分布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則是東莞的首家省級的實驗室,對東莞的產學研發展意義重大。”東莞市副市長吳道聞也表示:“東莞耗電耗能大,東莞首家省級實驗室啟動將有利于東莞的產業升級轉型,為東莞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最有力的技術和智力保障。”

東莞“低碳”必須做好戰略規劃
昨日,在論壇上,學術界、企業、政府進行了互動探討東莞應如何發展“低碳經濟”。省政府副秘書長、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省科學院院長陳勇表示:“這對東莞升級轉型是一個機遇,但是東莞要真正發展起來‘低碳經濟’必須做好戰略規劃,做5~10年長時間規劃,真正轉變用能排放的模式。”
王志峰則說:“‘低碳經濟’是未來產業的方向,所以東莞可以發展一些配套產業,例如玻璃加工業、精密加工產業、原材料、器件等產業。” 陳勇院長也說,東莞可以改變由原來低端的信息產業發展高端的信息產業。東莞理工學院校長楊曉西也認為,東莞具有發展這些產業的潛力,如東莞康達公司、宏達公司都是全國做光熱企業的佼佼者。
分布式能源系統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40%
論壇結束后,舉行了“廣東省分布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據介紹,這是東莞市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立將為今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甚至在全國發展低碳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并拓寬新路。
據悉,分布式供能系統在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可以節能3億~5億噸標煤,減排CO2(二氧化碳)約6億~10億噸。
東莞理工學院校長楊曉西告訴記者:“東莞理工學院和中科院合作的這個重點實驗室對于東莞,乃至整個珠三角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廣東特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能源和電力消耗量非常大。2007年,廣東的缺電量達到600萬千瓦時,還有25%的電力依賴外省輸入。因此,許多用電大戶、大型工業園區或企業已建設自備電廠。”
楊曉西介紹說,據估計,廣東擁有自備發電機的工業園區或大型企業已有數萬家,但是這些工業園區或企業自備電廠普遍技術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5%左右。
若以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技術來建設或改造企業的自備電廠,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可高達75%以上。而東莞幾乎所有的外資和三資企業都是自備電站的,達到數千家,這個實驗室的成功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非常顯著。
投2000萬元研發太陽能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分布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以分布式能源系統為研究對象,由東莞理工學院、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廣東宏達工貿集團等于2004年共同組建。
據介紹,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統實驗室與廣東宏達工貿集團合作成立了宏達-東莞理工分布式能源基地,該基地共斥資2000萬元,用于對分布式能源、太陽能空調、空調節能、太陽能熱發電等領域開展研究。還與信泰(深圳)光學儀器公司共同建立了分布式能源系統的中試基地。
除了分布式能源系統重點實驗室,東莞理工學院相關負責人還介紹說,東莞理工學院與東莞市人民政府聯合共建了推進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科技創新平臺——東莞市清潔生產中心,幫助企業進行清潔生產,保護環境。
據悉,自2006年掛牌成立以來,中心已為廣東可耐福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德資)、東莞南玻太陽能玻璃有限公司、東莞百利達健康器材有限公司(日資)等50多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合同金額達400多萬元。其中廣東可耐福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僅減水劑1項每年可為公司節約206.8萬元,東莞南玻太陽能玻璃有限公司的節能方案每年的節支就達1000多萬元,到目前為止,清潔生產中心共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近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