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球跨境投資整體不景氣,但中國吸收外資額不僅沒下降,反而穩中有升。目前全球投資者對華投資仍保持信心,預計今年穩外資目標能夠實現。”11月18日,商務部就利用外資工作情況舉辦專題發布會,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會上介紹。今年1-10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實際使用外資(FDI)同比增長6.6%。
進入11月,隨著20條穩外資新政、營商環境優化舉措相繼發布,加之第二屆進博會成功舉辦的放大和外溢效應,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強。明年起,外商投資法將全面施行,釋放更大改革紅利。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葉威對此表示,目前將開展三方面的工作保障法規實施:一是制定配套條例,相關司法解釋也在抓緊制定;二是清理相關規定;三是開展培訓解讀。
10月FDI增長7.4%
在剛落幕不久的第二屆進博會上,來自美國的全球放療領域龍頭企業——瓦里安醫療全球政府事務高級副總裁魏安卓透露,今年他們將中國生產基地的產能擴大了30%,并計劃在2020年將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三倍,擴建生產線和瓦里安研發中心。
無獨有偶,跨國藥企阿斯利康也在進博會上與上海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將現有阿斯利康上海研發平臺升級為全球研發中心,并成立AI(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正式落戶上海市靜安區。
在11月18日的發布會上,宗長青強調,我國連續兩屆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于引進外資產生了明顯的溢出效應。參展的外國企業將進博會作為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尋找在華投資機遇的重要平臺。例如,首屆進博會后,包括蘋果、迪卡儂在內的多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在中國設立了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
進博會的火爆程度反映出了外企對中國市場的青睞。商務部11月18日公布的FDI數據顯示,10月當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692億元,同比增長7.4%。前10個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3407家,實際使用外資達7524.1億元。
宗長青透露,據統計,今年以來5千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有1300多個,同比增長了5.4%。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特斯拉等百億以上級別的大項目加快落地。
其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拉動FDI增長的主要領域。1-10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5383.5億元,同比增長13.5%,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2224.8億元,同比增長39.5%,占比達29.6%。例如,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大放異彩的醫療行業,前10個月醫藥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達43.7%。
宗長青在會上表示,總體看,從年初審議通過《外商投資法》,到年中發布2張負面清單、1個鼓勵目錄,到前不久出臺國發23號文,今年我國在促進外資方面形成了“組合拳”,有力提振了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信心。
多領域開放協調推進
前述國發23號文,即11月7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從四個方面提出了20條57項具體的政策措施,為進一步鼓勵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優化我國外資結構,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提供了明確指導。
“與以往文件相比,國發23號文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政策措施更加全面深入;二是對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三是著眼于增強外商投資企業的獲得感,對前3份文件的部分政策措施進行了深化、細化。”宗長青介紹稱。
例如,國發23號文提到,要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范圍限制,豐富市場供給,增強市場活力。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取消金融行業部分板塊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限制,有利于國內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開放,同時,也是在優化外資金融機構的經營環境。
不過,在進一步開放的過程,也出現了部分產業轉移現象。宗長青在發布會上回應表示,這是市場機制作用引起的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從總體上看,我國沒有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情況。從一些外國商協會有關調查報告看,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以我國國內市場為目標市場,仍十分看好在我國投資前景,具有較強的投資信心。
除了加大開放領域力度外,國務院常務會議此前也提出要實行差異化政策,以促進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最新數據顯示,東、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6.8%、6%和5.2%,相較而言,西部地區吸收外資的能力較為薄弱。
對此,宗長青表示,我國在出臺招商引資政策措施時,也引導東部沿海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比如,為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國發23號文中提出,在確有發展需要且符合條件的中西部地區優先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創造一些好的平臺。今年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時,除了全國各省市都增加的121條鼓勵條目,還結合中西部地區特點,對中西部地區額外增加了54條,從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承接外資產業轉移的支持力度。
“如在具有勞動力優勢的省份,新增或修改紡織服裝、家具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條目。凡是投向中西部地區鼓勵發展產業的外資,符合條件的,可以享受關稅、企業所得稅、土地等優惠政策。”宗長青進一步指出,下一步,商務部一方面將加大宣傳解讀力度,指導中西部地區貫徹落實;另一方面,根據外資產業布局調整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將拿出更多有針對性的工作舉措,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
正抓緊制定相關司法解釋
“今年利用外資的特點是穩、多、優。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這樣的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葉威表示,當前,我國利用外資還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樂觀、世界投資格局深刻調整、國內營商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等等。“目前,我們以《外商投資法》出臺為契機,正在加快完善外商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等制度體系,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美國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趙斌表示,《外商投資法》對過去改革開放中積累的一些問題提供了清晰的答案,質量很高。比如,《外商投資法》明確技術合作的條件,由投資各方遵循公平原則、平等協商確定,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轉讓技術。這反映了當前國際爭端中大家關注的一些焦點問題。
近期,為保障外商投資法順利落地實施,多個與之配套的條例陸續出臺。11月1日,司法部網站發布了《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外商投資的基本問題、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現有外商投資企業組織形式等過渡期安排以及港澳臺投資的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了細化明確。
葉威表示,關于《外商投資法》實施,商務部正在制定配套條例,同時,《外商投資法》司法解釋也在抓緊制定,以確保《外商投資法》實施后能妥善解決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關注。
同時,在日前召開的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指出,從1978年的三資法到今天有大量外商投資的概念,大量的法律文件,這些法律文件到今天需要系統梳理,但這種梳理不是一兩個月很短時間能夠完成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立改廢釋以后,我國的《外商投資法》法律才會變得更加完善。
對此,國發23號文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抓緊清理相關法律規定,修改或者廢止與《外商投資法》規定不相符的內容,確保涉及《外商投資法》的法律法規規定不發生沖突。“目前,清理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以商務部為例,我們已經對商務部制定或者牽頭制定的相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梳理,初步考慮將廢止或者修訂幾十個法律文件,相關程序也已啟動。”葉威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