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硅谷建立光谷創新中心后,湖北企業再一次將創新中心建到海外。昨日,“中國—比利時科技園”(CBTC,簡稱“中比科技中心)項目在比利時新魯汶市啟動,可容納200余家中歐企業。
該項目最大股東是湖北聯投集團。該集團成立于2008年,在科技園區建設、運營方面經驗豐富,旗下科技園項目遍布中國各省,包括武漢軟件新城等,累計開發面積近千萬平方米,孵化、服務企業近2000家。
該公司董事長李紅云表示,歐洲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終點,中比科技中心將打造中歐企業的發展創新平臺,讓更多的中國企業走進歐洲,讓更多比利時企業走進中國,走進湖北、武漢。
據介紹,該項目首期將建成3幢多功能寫字樓,包括達33370平方米辦公及會議空間、1247平方米商業區和7180平方米停車場,將整合各種資源,建設企業與本土市場對話的平臺。
該中心毗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依托新魯汶大學及大學科技園區,享有優質的教育科研環境。
新魯汶大學校長文森特·布羅代爾表示,園區將使比利時能夠聯動中國學術界,尤其連通擁有超過1000萬居民及超過100萬在校大學生的武漢市,催化新魯汶大學—中國大學—科創企業“鐵三角”合作伙伴關系的結成,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驅動科學技術轉讓。
該項目首期建設將于今年10月動工,擬于2018年底竣工。
武漢本土企業到海外建設創新平臺并非孤例。僅僅2個月前,東湖高新區在美國硅谷圣荷西市設立了2600余平方米的“硅谷創新中心”,旨在將更多武漢企業推向美國,同時成為美國企業登陸武漢的“跳板”。
專家表示,企業到海外投資、開拓市場并不新鮮,然而設立孵化器等創新平臺卻是近年來“雙創”背景下才有的事。一方面,發達國家有相對成熟完善的創新體系,可供中國企業學習借鑒,而另一方面,中國的資本、市場和供應鏈,對國外創新企業也具有巨大吸引力。
據悉,湖北聯投集團已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策劃一批高質量的對外投資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