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我國推行以來,得到了國家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同時,項目落地率低、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民間資本觀望躊躇等問題也成為了PPP模式繼續前行的阻礙。
近期,針對PPP在推廣中出現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頻頻發聲,對PPP政策不斷完善,力爭PPP的進一步推廣,PPP或將迎來新的一波發展潮。
近日,財政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PPP有關工作,著力提高PPP項目融資效率。
《通知》明確提出七大舉措進一步推進PPP工作,分別為“穩妥有序推進PPP工作”、“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扎實做好PPP項目前期工作”、“建立完善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著力提高PPP項目融資效率”、“強化監督管理”、“加強PPP項目信息公開”。
《通知》指出,各地要通過合理確定價格和收費標準、運營年限,確保政府補貼適度,防范中長期財政風險。要充分挖掘PPP項目后續運營的商業價值,鼓勵社會資本創新管理模式,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項目成本,提高項目收益。要建立動態可調整的投資回報機制,根據條件、環境等變化及時調整完善,防范政府過度讓利。
各地要與中國PPP融資支持基金積極做好項目對接,推動中央和地方聯動,優化PPP項目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要堅決杜絕各種非理性擔保或承諾、過高補貼或定價,避免通過固定回報承諾、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
《通知》強調,各地要對PPP項目有關執行法律、行政法規、行業標準、產品或服務技術規范等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并依法加強項目合同審核與管理,加強成本監督審查。要杜絕固定回報和變相融資安排,在保障社會資本獲得合理收益的同時,實現激勵相容。
此外,兩部門還要求加強項目可行性研究,充分論證、科學決策,確保合理有效地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項目決策后,選擇條件成熟、適合采用PPP模式的項目,依法選擇社會資本方,加快前期工作。并要實現項目信息的及時發布與投資需求的有效對接,推動市場信息對稱和充分公平競爭。
5月30日,發改委網站消息表示,首批12個PPP水利試點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其中2個項目已完成引入社會資本工作,6個試點項目已初步明確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意向,其他4個試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相關工作。
據了解,各試點地區和項目積極探索建立完善重大水利工程PPP機制,細化完善相關優惠和扶持政策,有效激發了社會資本的動力與活力。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這項工作的跟蹤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試點項目PPP方案順利落地。
發改委表示,要強化工作交流和溝通,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凝練有效的水利PPP模式,著力完善各項支持政策,提高項目吸引力,加強政府服務和監管,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據此前發改委網站消息,不久前發改委會同財政部走訪湖北省有關全國人大代表,就加快PPP領域立法的議案聽取代表意見。發改委指出,下一步將在立法過程中積極研究采納代表建議,并就立法情況繼續加強與代表的溝通,爭取今年第三季度將立法草案上報國務院。
另據報道了解,此前國務院已派出多個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察組,分赴各省市開展專題調研,其中PPP項目落地情況是調研重點之一。此前,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也表示,發改委下一步還會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度,加強理論研究,加大力度來推動。
近期,云南、江西、陜西、湖南等省市地區又先后推出一大批PPP項目。另外,據許昆林介紹,發改委很快將會推出第三批PPP項目,投資額或將超過6000億。據相關專家人士分析,PPP項目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迎來新一輪的落地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