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十二五”以來,北京市以年均1.75%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7.7%的經濟增長,萬元GDP能耗僅為0.32噸標準煤,在全國省級地區最低。北京市節能降耗“成績單”的背后,是200余項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領域地方標準的推動和約束。
進入“十二五”時期,北京市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能耗構成呈現新特點。2014年三產比重達到77.9%,2015年前三季度達到80.7%,優質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左右,2014年三產和居民生活用能達到69.4%。能耗分布呈現“面廣點散”的新特征。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洪介紹,節能減碳和循環經濟自身工作發展也需要更嚴格的標準引領來實現。標準化將在推動北京市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增效和促進科學用能、加強資源節約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據介紹,近年來,北京市現行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領域地方標準已達207項,其中能耗限額標準27項。
張國洪舉例說,2012年6月14日發布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使北京市新建、改擴建居住建筑的單位面積采暖能耗指標在全國率先從節能65%提高到節能75%。2014年11月5日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是全國首個關于污水處理能源消耗限額的標準。按此標準執行,北京市清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在采用精細化節能降耗系統后,每噸水耗電量減少了0.016度,全年總用電量就減少了138萬度,折合標準煤為558噸,節約電費108萬元。
“為更好地推進‘十三五’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工作,進一步完善首都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北京市質監局等部門,制定了《北京市推進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2015—2022年)》。”張國洪說,實施方案將把百項節能標準制修訂工程形成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固化下來,同時將進一步規范、優化節能低碳和循環經濟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