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生態山東濟寧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落實的最后一年,為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在穩步推進“藍天工程”的基礎上,濟寧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重拳出擊的治氣工作已開始換來令人欣喜的成績,濟寧“氣質”明顯改善。
濟寧是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面臨的大氣污染“痼疾”,除共性的揚塵污染、汽車尾氣等問題外,還有“煤電圍城”這一特有困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十分艱巨和嚴峻。在大氣污染治理上,濟寧連續兩年把改善城區空氣質量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好十件實事”,持續對燃煤電廠、工礦裸露地、城市建筑揚塵、黃標車、街頭燒烤等重要污染源全面出擊、重拳整治。2015年,濟寧再一次把生態濟寧建設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統領,以綠化、治水、治氣系列工程為抓手,加快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步伐。
重拳出擊的治氣工作已開始換來令人欣喜的成績,濟寧“氣質”明顯改善。最近不少市民發現頭頂上的藍天白云天數有所增加,擾人的霧霾天同比次減少了一些,空氣清新了,呼吸也順暢了,早晚外出鍛煉的市民也增多了。記者從濟寧市環保局了解到,2014年,濟寧市環境空氣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較2013年改善24%、12.4%、15.7%、7.8%,綜合改善幅度排全省第3位。藍天白云天數增加20天,列全省第13位,比2013年上升4個位次,空氣優良天數增加53天,中度以上污染天數減少71天,獲得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總計1838萬元。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四項指標濃度改善排名分別為第2位、第5位、第10位、第5位,絕對濃度排名為第11位、10位、13位、10位,均比2013年位次前移。2015年第一季度,濟寧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省內綜合排名第2位,獲得省空氣質量改善補償資金520萬元。
今年以來,濟寧還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十大行動”,對重點行業進行專項治理,在火電、水泥、焦化等行業開展煙氣、揮發性有機物、揚塵綜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列入省、市計劃的175個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已完成164個,其中,51個脫硫改造項目已完成46個;54家除塵改造項目已完成51家;22個脫硝治理項目已完成建設;關停城區周邊小火電機組5個。對城區內燃煤茶水爐和10噸以下燃煤鍋爐進行全面取締。目前全市小型燃煤爐具清理取締工作已基本完成,去年以來共關停取締小鍋爐217臺(套)。正全面推進城區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先后關停、搬遷17家異味污染企業,完成了50多家企業的異味污染限期治理,對露天燒烤、餐飲業油煙污染進行了集中整治,有效解決了異味氣體擾民的問題,市民異味氣體投訴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