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1月23日發布消息稱,今明兩年上海市將加大節能環保力度,基本完成2000項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節約能耗100萬噸左右標準煤,涉及產值將達400億元。
環境污染治理一向是上海市的重點工作內容。2014年,上海市出臺中國首份產業結構調整的負面清單和能效指南,通過差別化的電價,以強制性、約束性標準配合市場化手段,倒逼企業主動調整。全年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項目650項,減少年能源消費量47萬噸標準煤。根據上海市政府消息,今明兩年該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空氣污染治理依然是重點。
1月7日,上海市環保局公布首張PM2.5“基因譜”,本地污染排放是PM2.5的主要責任因素,其中機動車船、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流動源,非燃煤類工業鍋爐和爐窯以及石油、化工等工業生產影響最大。油品升級、減少工業污染仍是上海市大氣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
根據正在征求意見的《上海市2015年-2017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到2017年,上海市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實現達標,污染嚴重水體大幅減少,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60%。同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得到全面安全處置。
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除塵概念股主要包括菲達環保、龍凈環保等;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生產商主要包括雪迪龍、聚光科技、先河環保等;還包括中電遠達、國電清新、燃控科技、龍源技術等主要的脫硫脫硝企業。
另外,上海市本地擁有環境污染治理業務的企業主要有巴安水務、城投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