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已經成為了懸在生產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只有清潔生產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日前,記者在走訪中就了解到,紹興柯橋許多工業企業陸續選擇光能發電、生物質熱風爐等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清潔生產能力。
7月下旬,地處柯橋區柯巖街道澄灣村的紹興多邦紡織有限公司完成屋頂光伏發電站的建設后,順利并網發電。雖然發電容量只有1.1兆瓦,但企業除了首個月可以免費用電外,以后每個月還可以節約3000元左右的電費支出。
“多邦”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用電量每月在30萬千瓦時左右,電費開支較大。今年來,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大力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利用屋頂空間進行光伏發電。公司有1000多平方米的屋頂可以滿足光伏安裝條件,經過多方接洽,他們與一家能源合同管理公司簽了建設合同。
記者從柯橋區經信局獲悉,7月份,該局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光伏屋頂資源情況調查。從各鎮(街道、開發區)上報的情況看,總共有22家企業有意向上光伏發電項目,可以有效利用的屋頂資源在30萬平方米以上。到年底前,有望建成的光伏發電容量達25兆瓦。
當前,節能減排已成為政府和企業的共識,傳統以煤作燃料進行供熱,容易污染環境。因此,一種以新型生物質為燃料的熱風爐,逐漸成為了柯橋小微企業替代傳統能源的新方式。
去年以來,浙江光炎節能環?萍加邢薰九c華中科技大學合作,投入1000多萬元,著手開發新型生物質熱風爐。經過反復試驗,目前這種新能源熱風爐設備終于研制成功,且通過相關部門檢測,廢氣排放符合環保要求,綜合節能40%以上,開始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據了解,這種新能源加熱設備,主要以高溫煙氣及秸稈等作為燃料,采取智能化操作方式,可根據自身需求設置溫度,燃燒充分,熱利用效率高,其端口出來的熱風,最高溫度可達500多度。
位于柯北的“冠磊燙金”生產企業,原來使用的是電鍋爐,耗電量大,且溫度達不到工藝要求。如今,該企業改用節能環保的新能源熱風爐后,不但溫度能滿足工藝需求,而且整體能耗下降了43%。
柯橋區經信局有關負責人因此告訴記者,近年來,柯橋區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并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進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截至目前,全區已有333家企業通過了省、市、區各級清潔生產審核驗收,今年又有52家企業列入省清潔生產審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