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在節能減排、生態城市建設方面所作的具體工作包括五個方面:新建建筑執行新的最高節能標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能耗監測平臺的建設;綠色城區的建設。
新建建筑嚴格執行最新的節能65%的標準。這是2005年國家要求有條件的城市率先實行,河南省是鄭州、洛陽和開封三個城市,后來鶴壁主動要求加入了該行列。事實證明,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鶴壁市走在河南省的前列。
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就是太陽能、淺層地能、風能的利用。鶴壁市2009年申報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建設應用示范城市,現在已經完成了示范面積580萬平方米,示范項目100個,可再生能源地源熱泵項目達到40%,太陽能項目達到75%,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深入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國家政策扶持的是既有的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鶴壁市不僅實施了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也推廣了很多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鶴壁市累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350萬平方米,在全省是第一的,全市供熱計量覆蓋率超過70%。鶴壁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推進綠色建筑的行動方案,提出了在2013年年底以前所有建筑都要達到一星級以上的標準,這是全省范圍內提出的最高要求,也是出臺最早的政策。二星級以上的,國務院要求的是要達到20%以上,我們要求是30%以上,比國家要求標準又高了10%。
同時,鶴壁市在城鄉一體化的實驗區里,又拿出了10平方公里申報了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確定為中國和美國政府低碳生態示范區,完全按照低碳生態的標準進行建設,這不僅是單純的一個方向,而是整體城市的系統的生態城市建設的實驗,鶴壁的目標就是要打造成生態城市在全國的一個示范標準。
除了地熱、風能、太陽能之外,也包括廢水工業余熱等等。雖然鶴壁是個煤炭城市,但是鶴壁只有區域供熱,是區域鍋爐進行供熱,沒有搞集中供熱。后來鶴壁和盾安集團進行了合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盾安天津節能系統有限公司出面,改造電廠機組,通過熱供方式的基礎改造,建設供熱管網,把熱源提供給我們的居民,實現了集中供熱,改變了老城區建市56年來沒有集中供熱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