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 總量缺口大,結構不合理,是山東能源的老大難問題。近年來,山東著力優化電力結構、確保總量供應、促進廠網建管轉型,推進綠色能源升級。保供應、保生態雙管齊下呵護國計民生。
記者周超:我現在在山東電力調控中心,今天是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天,從我身后這張圖上可以看到,今天的用電負荷也達到了入夏以來的最高峰值。
國網山東電力調度中心副主任楊明輝:這僅僅是個開始,預計今年夏天全省最大用電缺口 將達到600萬千瓦左右,接近青島市的用電量,這個 缺口明年將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
經濟發展的剛性需求,產業結構的相對滯后使得山東電力總量供應呈現出與日俱增的困境。為此,山東著力開源節流:省內挖潛,瞄準新型能源建設,淘汰落后產能;省外開源,積極引電入魯,借以優化本省能源結構。從2008年開始,山東啟動外電入魯計劃,目前已先后建成華北電網到山東、寧夏到山東,內蒙到山東外電入魯三條主干線,累計接納省外電量1743億千瓦時,近日,國家再次批復內蒙錫盟、上海廟以及陜西榆橫等三條向山東輸電通道的建設,這三條新線路到2017年全部建成后,全省每年可接納省外電量1400億千瓦時。
山東省發改委主任省區域辦主任張務鋒:發電的地方出煤的地方他們有利算,我們落網的電價比我們(本地)電價還是低的,而且國家電網公司修這個線路,效益也非常可觀,實際是三方共贏的方案。
不僅如此,由于全部采用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的特高壓先進輸電技術,外電入魯也讓山東城鄉電網升級改造迎來難得良機,供應和生態的契合在這張智能電網上得以實現。
國網山東電力發展策劃部牟宏:特高壓不僅是保供應的高速路,也是促生態的加速器。
按照規劃,到2017年,山東每年外來電量占山東年用電量將接近1/3。年可替代省內煤炭消耗量8300萬噸。相應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億噸。這對于山東這一年消耗4億噸的能源大省來說,經濟和環保都是算得著的兩筆賬。
山東省發改委主任省區域辦主任張務鋒:加快推進“外電入魯”,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新近獲批的三條大通道建成后,對優化山東的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外電入魯對推動山東經濟新一輪轉型發展,也將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積極引電入魯的同時,山東同步加快新型能源建設,先后出臺包括政策扶持、引導示范等一系列的鼓勵新能源舉措,目前,核電、風電、生物質發電三大生力軍開始嶄露頭角。
國網山東電力營銷部副主任賈超:到明年,山東省新能源裝機將超過1000萬千瓦,約占總量的八分之一。到那個時候,新能源將成為山東省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力軍。
而據省發改委負責人分析,未來三年,隨著外電入魯三條新通道的陸續建成,省內火力發電比重將大幅壓縮,電力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17年,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借機將提高到16%,屆時,山東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將進一步輕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