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里,國家將新的減排目標定為3.9%以上,“節減”任務艱巨。餐飲業被定為未來重點減排對象,這對京城4萬多家餐飲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治污大考。礙于監管、技術、市場的現狀,如何有效減少排污量,為京城治霾貢獻一份力量,成為擺在眾餐飲企業面前的一道待解難題。
調查:“節減”意識兩極分化
PM2.5超標、霧霾橫行、空氣中有害物質增加,這一項項駭人聽聞的現象已日益侵擾著人們的生活。隨著北京市治污力度的加大,京城餐飲企業或將步入政府節能減排工作的快車道。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今年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作為經常耗能排污的餐飲業,參與到這場節能減排的戰斗中是遲早的事兒。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目前京城餐企“節減”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在全聚德、便宜坊和金百萬的幾家餐廳,北京商報記者看到,這里已經開始通過一些細節參與到節能減排的工作中,它們將原來的炭火烤鴨換成電爐烤鴨,減少廢氣排放量,餐具也實現了可回收再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在聚德華天的一些餐廳,則從向客人推薦耗能較少的菜品來踐行節能減排,通過根據客人數量提醒點菜量達到減少浪費的目的。
與這些品牌連鎖的自律相比,另有一些小的餐飲企業節能減排意識很差,有些地區的餐飲排污現象讓人觸目驚心。如北京西客站附近的街道上,就集聚著上百家小餐飲店,這其中的排污現象十分嚴重,如露天燒烤扎堆,到了晚上,空氣中遍布著燒烤味;雞、鴨等活禽夾雜在街道里,還有很多把后廚設備搬到外面來的餐館,讓油煙跟消費者來了個零距離接觸,人們走在街上就能聞見“菜香”。
作為京城占主流的服務行業,餐飲業帶來的眾多能源消耗、廢物廢氣排放成為導致大氣污染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京城約有4萬家餐飲企業,就目前看來,大企業雖然能自律,但那些數量眾多的小餐企節能減排行動還跟不上,京城餐企治污面臨著一場嚴峻考驗。
企業:“節減”遭遇三難題
隨著北京市治污工作的推進,政府已經從治理污染工廠轉移到治理汽車尾氣排放、餐飲排放上,餐飲企業的治污如今已被推到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京城餐企參與到政府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但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餐飲企業礙于人力、技術、市場等限制,感覺排污這條路走起來十分艱難。其中監管不力、設備昂貴、市場約束成為擺在餐企治污面前的三大難題。
目前我國現行的關于餐飲業的排污規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18483-2001《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J554-2010)等,這些標準對餐飲企業做出了很多細節規定,如排放油煙的飲食業單位必須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并保證操作期間按要求運行;飲食業單位選址應符合城鎮規劃、環境功能、飲食衛生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與周邊自然和人文環境相協調等。但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京城仍有部分餐企沒有安裝油煙凈化設備,有些餐企仍舊不顧環境,在小區周圍經營燒烤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這樣的現象難道沒人管么?一位餐飲經營者表示,他們家沒有油煙凈化設施,但這些年也沒有相關部門檢查,所以就放松了警惕。業內人士對此呼吁,既然制定了詳細標準,就應該由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經常檢查,這樣才能夠讓餐飲企業感到重視。
第二個難題是排污設備推廣不力。很多餐飲從業者表示,雖然相關部門為他們推薦了高效的排污設備,但那些設備價格昂貴,大企業還能吃得消,那些散布在大街小巷的小飯店想引進則有一定困難。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其實好的排污設備不是沒有,而是不便推廣。近年來,政府給企業提供了蒸箱等節能設備,可節省能耗25%-30%,還從外地引進優秀的排污設備,可是政府一旦介入這個事情,就恐被餐企認為是變相推廣產品。他建議相關部門也應該在餐企排污設備上再研發,爭取降低造價,多舉辦一些宣講,讓更多餐企受益,這樣排污設備才能夠做到真正普及。
第三個難題是主流市場的阻礙。目前,京城餐飲業主流消費還是那些重油、重煙烹制的菜品,一般情況下,請客吃飯還是要點那些經過反復油炸、烹制的菜肴。因此部分餐企擔心,一旦大力投入節能減排,會失去市場優勢,面對新一輪的困境。
專家:嚴格監管杜絕一刀切
三重難題擺在餐飲企業面前,意味著餐企徹底治理排污并非一朝一夕。對此,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湯慶順表示,餐飲企業治理污染排放雖然刻不容緩,但實施過程中也不要一刀切,更不能因噎廢食,這個治理過程需要結合市場進行綜合考量、轉變。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實施“自救”,通過一些創新手段來為節能減排做貢獻。
餐飲行業節能減排可以從創新經營上下功夫,如提倡低溫烹調,由于低溫烹調產生的有害物質較少,可以有效減少污染。商家還可以適時地推出少油炸的蒸制食物菜品,走綠色健康餐飲路線,潛移默化地改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這樣做既能讓污染減少,還能夠為自身節省能源的消耗,節約成本,更能夠引導新一輪的消費熱潮,可謂一舉三得。另一方面,建議餐飲企業開店盡量集中化,建立更多的如方莊餐飲街、簋街等餐飲特色街,這樣社會便能夠對餐廳排放的廢棄物進行統一處理,做到高效運轉,節省資源。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賀保貴則建議工商等行政部門要嚴格監管機制,控制污染源頭。“嚴格監管需要做到兩方面,首先就是對現有的京城餐館進行監管,讓每一家企業都能夠感受到節能環保的必要,杜絕部分餐企"事不關己"的不良心態;二是嚴格餐飲準入機制,尤其是外來餐飲企業,要按照相關餐飲標準實施準入,不符合相關標準的堅決不讓其營業,從而控制污染現象蔓延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