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特選定在4月和7月這樣具有代表性氣侯條件下進行測試。經實驗得出結論,即在同一地點、同一氣候條件下,使用新設計的溫控器后比原來每天要節約用電量20度,則一個空調每年至少節約4200度,折合電費近4千元,僅試點地區每年就會節省人工維護費用15.2萬元。”內蒙古移動赤峰分公司網絡部副經理李久順向記者介紹他們自主設計的溫度控制器時如是說。
據了解,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將中國移動“綠色行動計劃”常態化,構建高效率、低能耗通信網絡實現企業降本增效,同時,積極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內容,在2013年年初,內蒙古移動針對基站空調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耗電現象,從細節出發,開展了“改變空調的溫度控制方式,實現空調節能”項目專項工作,并收獲了明顯成效。
求真務實 敢于攻堅克難
通信基站是通信的基礎實施,卻是通信運營商耗電量較大的一個環節,基站內包括基站主設備、蓄電池組、空調系統以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其中用來保證基站內主設備及蓄電池組在正常工作溫度范圍的空調系統,是基站主要耗電設備。自2007年中國移動啟動“綠色行動計劃”以來,降低基站空調能耗一直是此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空調節能方面已經有20多年的試驗歷史,但至今仍沒有最有效地解決辦法。是因為空調壓縮機的效率沒有提高和人類生活的舒適溫度沒有變化,可以說,空調的節能降耗已經成為一道難題,尤其是將空調應用于通信設備上。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盡力探索出解決辦法。”作為此次專項工作的執行帶頭人李久順如是說。于是,如何在確保機房溫度符合通信設備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科學有效地減少空調的使用時間、降低電力資源浪費,成為內蒙古移動的重要課題之一。
解決問題首先要認清問題。據悉,為了查找造成基站空調能耗高的原因,李久順和他的團隊深入內蒙古移動赤峰分公司所下轄的基站進行實地檢查,通過選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個基站共10個機房檢查發現,10套空調有7套關閉(其中3臺損壞),3臺自動控制控溫運行的空調設置溫度分別是23℃、24℃和27℃,并且沒有記錄開啟時間。這一現象說明空調在設定自動狀態下,不僅導致開啟空調的基站數量無法統計,還會使空調一直按默認控制溫度運行,這會浪費很多不必要的電能;同時,在使用空調過程中,當室溫過高或過低時,需要人工啟動空調并設定溫度,同一溫度有時會運行一年,耗電驚人,而且,人工啟動還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此外,工作組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現有管理空調手段也存在問題,目前只有小部分空調可以集中監控,但是只要沒有故障告警,監控人員則不會去調整、開關空調。于是,這些空調使用、空調溫度設置等不規范現象,被認定為造成基站空調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查找到問題根源,這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方向。
先行先試 大膽創新
“其實在發現空調使用、空調溫度設置不規范等問題后,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制作一個能夠定時開關來關閉空調,來解決人工開關空調的問題,但這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站空調能耗高的問題,也不智能。”李久順坦言,“所以我們就換一種思路,從另一個角度使用空調:令空調適合于通信設備的溫度需求。”
鑒于此,專項工作組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并結合各廠家通信設備工作要求,發現對于基站設備來說,在5-30℃間不需空調工作就可正常運行,但基站空調最低溫度設置在20℃,這就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電能。如果能把最低門限降低,使空調在5-30℃區間之外運行,那么就可以減少空調工作時間,實現在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的同時降低能耗。而要想實現降低空調門限,就需要重新設計空調的溫度控制器。
經過反復測試、論證,設計空調的溫度控制器從最初的采用季節+溫度的控制方案改為單純的用溫度控制空調工作,使新設計的溫度控制器與空調本身的溫控器協調工作,而不改變空調內部電路,只控制空調的電源。但由于溫度判別比較復雜,精度要求較高,而且范圍較寬,所以他們創新性的采用單片計算機控制,由溫度傳感器檢測室內溫度,利用應用程序控制,判斷室內溫度是否在5℃—30℃區間,如果不在該區間,就啟動空調。據了解,應用程序可以實現溫度控制器以1度為步長,任意調整溫度的上下限,設置可以相當靈活,能夠很好地實現控制目的,代替人工開/關空調、設置溫度。據悉,目前已經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試點安裝120套溫度控制器。
“令空調設備工作在5℃-30℃區間之外,這種控制方式是目前所有空調控制器都不具備的功能,我們的大膽創新可以說成功了。”李久順難掩興奮之情。
采訪后記:“省下來的就是實實在在賺到的。”記者在內蒙古移動采訪中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一個自主設計的空調溫控器,卻每年至少為企業節約4200度電。一個小創新卻收獲如此大的成效。如今,改造基站空調門限是內蒙古移動又一項技術創新和設計革命,是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節能減排的企業社會責任。“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的務實和創新成就了企業的降本增效。我為他們感到自豪!” 內蒙古移動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