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跟風生產熔噴布的狂熱,在新冠疫情下一躍成為“熔噴布之鄉”的江蘇揚中果斷踩下剎車。
據《揚中日報》報道,4月14日上午,該市召開熔噴布行業規范整治推進會,明確力爭通過一周的突擊整治,推動全市熔噴布行業總體平穩可控。揚中市市委書記殷敏在會上表示,對于該市短期內熔噴布行業企業暴增、價格暴漲等不正常現象,以及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模糊認識,認為這是揚中“四千四萬”精神,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體現;熔噴布行業是有潛力的市場,任其按照市場規律去發展等等。殷敏指出,產業發展沒有這么容易,也絕非現在這種一哄而上、山寨低門檻的生產、組織方式,對此現象一定要高度警醒,要將市場“無形的手”與政府“有形的手”相結合,規范秩序是必然的。
令這個以河豚和工程電氣聞名的縣級市陷入狂熱的,正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產業鏈上最為緊俏的熔噴布。熔噴布被稱為醫用口罩的“心臟”,作為過濾功能口罩的必要原料,1個普通醫用外科口罩要使用1層熔噴布,1個N95口罩則至少要用掉3層熔噴布,1噸熔噴布可以做100萬只醫療外科口罩。
據澎湃新聞了解,自疫情爆發以來熔噴布市場價格進入快速跳升通道:從疫情之前的1.2萬元/噸上下,飆漲至40萬元/噸,“一天一個價”,截至2月24日,最高已出現70萬/噸的叫價,甚至有錢也難買到。近期價格雖略有起伏,但基本穩定在每噸40萬元左右。相比去年國內熔噴布2萬元/噸左右的正常價位,熔噴布的價格在短短幾個月里漲了至少20倍。
熔噴布產能受限的原因,和口罩產業鏈產能“兩頭大中間小”直接相關:上游熔噴料和下游口罩廠產能快速擴充后,中游的熔噴布此前廠商數量較少,熔噴設備價格昂貴且關鍵部件存在缺口、設備交割期長,生產線難以快速擴產。隨著需求井噴,這種以聚丙烯為主要原料的物資價格暴漲,巨大的利潤吸引了大量投機者入局熔噴布生產。
面對口罩行情下的“致富神話”,揚中也陷入生產狂熱之中,并一躍成為“熔噴布之鄉”。
前述《揚中日報》報道稱,截至4月10日,揚中市登記注冊的涉及熔噴布生產、銷售企業共計867戶。由于大部分生產者匆忙上馬,安全、價格、質量、社會等問題隨之暴露。交匯點新聞援引揚中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登記在冊的這些企業,幾乎全部都是在疫情發生后新注冊或變更經營范圍的。受制于生成設備未到位,其中至少半數目前并未進行實際生產。”當地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還坦言,揚中此前并沒有專事熔噴布生產的產業集群,僅在2003年“非典”時期,當地曾有少數企業短期生產。“非典”過后,由于熔噴布利潤不高,這些企業相繼轉產。
4月8日,《揚中日報》在頭版刊出大幅廣告:熔噴布市場切忌盲目跟風。次日,該報頭版發表評論文章《“熔噴布之鄉”的冷思考》:朋友圈里對揚中 “熔噴布之鄉”的稱呼,是期待還是點贊?是調侃還是譏諷?在當前全民防疫的大背景下,熔噴布帶來的“致富神話”充滿誘惑,農民拋下“慢熱”的農事,工人放棄穩定的工作,企業丟掉立身之本,不計后果、不看后路,紛紛投身淘金的熱潮。該評論文章最后呼吁,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投機的泡沫終將有破滅的一天,“瘋狂”的熔噴布,該“降溫”了,“發熱”投機者,該冷靜下來了。
一系列行業規范化整治同時展開:在前期集中檢查的基礎上,3月30日,揚中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熔噴布行業規范整治;4月9日,揚中市政府向社會發布《關于規范熔噴布企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告》,明確“三個一律”;多部聯合監管,重點規范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經營銷售、職業健康等環節。截至目前,依據《產品質量法》,該市已對255家涉及“三無產品”問題的企業下達整改通知書;交警部門共查扣熔噴布運輸車輛90余輛;現場查處私拉亂接、超容用電等違法行為33起;10家快遞公司接受約談。目前,揚中全市已立案查處46件,關停或查封37戶。
殷敏在14日的整治推進會上強調,對于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公職人員參與熔噴布行業生產經營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揚中市市長張德軍表示,當前熔噴布行業發展與疫情防控、四千四萬精神、安全穩定發展、創新創業背道而馳,推進熔噴布行業規范整治是一項政治任務,各地各部門要以更高的站位推進整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站穩政治立場;要以更實的措施推進整治,通過抓源頭嚴控、尾端銷售、生產過程“三項舉措”,主動出擊、鐵腕整治;要以更嚴的紀律推進整治,按照一視同仁、履職盡責的“兩個原則”,統一整治標準,紀檢監察、組織部門要全程參與、全程監督,對違紀違規、不履職不作為的嚴肅問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