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中國要在新能源產業革命中拔得頭籌,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對于2011年,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必需努力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工作。
中國節能產業網訊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2009年投資總額已經超過美國,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采取了堅定的產業扶持政策。《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不僅將新能源產業列入了現階段培育和發展的重點,與其密切相關的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被包括在內。據節能產業網了解,《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前也已上報國務院待批。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新能源產業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地方政府作為主要推手,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重點發展。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快速成長。為加快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各地還著力推進產業集群,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等結成產業技術聯盟。為保障產業發展,輸送高素質、高水平的專門人才,教育部決定從2011年起高校招生將新增140個新專業,全部為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科研機構以及高校,新能源產業在中國已經全面鋪開,通過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出口基地、清潔能源市場、風力渦輪發電機生產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成為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已經處于先驅地位。
面向未來,中國要在新能源產業革命中拔得頭籌,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對于2011年,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必需努力解決以下三方面的問題工作。
一是完善科技研發體系,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投入機制,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實行高效、有力度的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搭建全方位、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平臺,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等。 二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包括配合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加快風能、水能、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補貼等方面的標準化制定與修訂工作;擴大高校新能源專業的招生規模,推行產學合作的長效實習、實訓模式;吸引社會資金,加大對新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成立各種形式的新能源產業聯盟,推動相關利益方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等。 三是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通過將技術、人才、政府扶持、勞動力、設備等資源要素聚集起來,快速提高規模;或通過引進海外基金、產品技術走向海外上市,提高國際競爭力;或與國際企業巨頭開展廣泛的戰略合作,聯合研發,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