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伏陽江沙扒三期海上風電接入系統工程近日順利建成投產,投運后每年將新增160萬千瓦新能源送出。截至今年10月底,廣東海上風電并網接入總容量累計達230萬千瓦,年度并網進入最后關鍵的沖刺期。
今年以來,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大力支持新能源發展,努力推動新能源“能并盡并”,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打造廣東樣板,助力廣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走在全國前列。
“目前,廣東海上風電并網項目的工程建設全面提速,項目建設進度從工程建設期向并網調試期過渡,其中,粵電湛江外羅一期、中廣核陽江南鵬島、粵電珠海金灣、三峽陽西沙扒一期項目已全容量并網,其余海上風電在建容量超過300萬千瓦。”廣東電網規劃部主網規劃科高級經理劉新苗表示,廣東電網一方面主動梳理廣東省能源局2021年底確保全容量并網項目清單,確保海上風電項目做到“能并盡并”。另一方面,積極與海上風電投資主體對接,準確掌握項目建設進度,超前謀劃接入系統及并網調試事宜,全力推進海上風電送出工程建設。
除海上風電外,光伏、陸上風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也在加速發展。截至2021年10月底,廣東新能源裝機1997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230萬千瓦、光伏發電897萬千瓦、生物質裝機容量為331萬千瓦。
作為支撐電網靈活調節、全面消納風光新能源,為用戶提供安全穩定供電保障的關鍵技術,目前廣東已形成全國最大的儲能調頻市場,儲能并網容量達40萬千瓦,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了解到,由于各地資源稟賦、基礎條件各不相同,廣東電網分層分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省級示范區,“惠州市+汕尾市”整域、陽江市全域、韶關市全域市級示范區,以及廣州南沙、東莞松山湖、珠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區級示范區。
考慮到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負荷密度高、海上風電資源豐富、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領先等特征,因此,廣東電網將粵港澳大灣區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的重點設定為依靠堅強的電網網架基礎和過硬的技術實力,推動實現“高度安全可靠主網架、高比例清潔能源、高度系統調節能力、高度市場化體制機制”,建立“綠色高效、柔性開放、數字賦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從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廣東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按照部署,陽江市全域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要具備“新能源在電源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具有完善的源網荷儲體系”等顯著特征。東莞松山湖低碳園區示范區則面向松山湖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以服務松山湖園區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為目標,具備“優質電力、數字電網、能源生態”等顯著特征。
按照廣東電網的規劃,2025年前,將初步具備“綠色高效、柔性開放、數字賦能”等新型電力系統基本特征,助力廣東省碳達峰實現;2030年前,基本建成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示范標桿。
接下來,隨著海上風電、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加快開發利用,廣東電網將持續主動融入和服務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為總抓手,優化省區能源資源配置,持續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高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