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動力煤煤價瘋狂上漲。
據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編制辦公室發布的《CECI指數分析周報》報道顯示:曹妃甸港區電煤現貨價格整體高位上漲。
6月4日,CECI曹妃甸指數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價格分別為902元/噸、799元/噸和699元/噸,分別比5月28日上漲50元/噸、46元/噸和40元/噸。
本期CECI進口指數到岸綜合標煤單價951元/噸,比上期上漲22元/噸,環比上漲2.4%,自3月中旬以來,連續12期持續上漲。進口樣本量達指數發布以來歷史最高水平。
事實上,在很多電廠電煤入爐價格已經超過了1000元一噸。
我調研了幾家火電廠,受入夏天氣氣溫增高及水電出力不足等影響,本周火電廠的負荷很好,白天機組均是滿發。與之對應的是,電廠虧損持續增長。電廠的朋友告訴我:目前這個煤價,發一度賠一度。誰也不知道這種現象還會持續到多久?火電行業哀鴻一片,瑟瑟發抖。
最新的消息是,動力煤煤價持續走高。
《CECI指數分析周報》(2021年第20期)顯示,主產地煤礦生產相對穩定,安全事故頻發,安監政策密集出臺,拉煤車排隊增多,周邊地銷和站臺采購需求增加,坑口煤價穩中上漲。
不得不說,煤價上漲的趨勢已經愈演愈烈,儼然猶如脫韁的野馬無法控制,甚至部分地區存在“有錢也買不到煤”的怪相。
讓人禁不住去思考:作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煤炭進口國的中國,為何突然缺煤了?
這一輪從去年10月開始的漲價原因很多,總體來說有三點。
一、全球通貨膨脹浪潮之下,物價在飛速上漲,期貨更是熱上加熱。今年以來,以鐵礦石、煤炭為代表的期貨暴漲,價格刷新近年來新高。
二、供給方面,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煤炭企業新建產能意愿薄弱,部分煤礦還存在資源枯竭問題目前僅新疆存在新增產能。
除此之外,環保和安全雙重壓力重壓之下,停掉的煤礦數量較多,所以供給側的煤礦總數有一定減少,這就導致供給不足的問題。目前臨近“七一”,預計短期內安全監管形勢將持續處于高壓態勢,供給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結果導致煤價短期漲價壓力巨大。
比如,寧夏是產煤大省,但是目前寧東煤化工耗煤大戶基本全部耗掉了,火電廠不得已開始大批量燒新疆煤,新疆煤到寧夏含運費成本1000元了。
三、進口方面。國外廉價的煤即便加上運費都遠低于國內煤礦開采成本價,為了保護國內產能,我國近年來對進口煤炭實行配額制。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動力煤進口趨嚴助長了這一輪煤價的持續攀高。
很多讀者向我問,這輪煤價瘋長有沒有個盡頭,大概什么時候結束?會不會像房價一樣永遠不會下跌?如果煤價持續走高,那燃煤電廠還有沒有出路?
我的回答是:房價跌不跌我說的不權威,但是煤價一定會降低,而且時間一定不會太久。
因為這一幕在電力行業看來實在太熟悉了。煤和電相愛相殺此消彼長數十年,無數的事實見證了煤價哪能會一直一蹶不振和居高不下呢?
如果你能稍微花點時間仔細研讀一下煤價近30年的走勢,大概能同意我這一觀點。
八九十年代,剛剛有煤礦被人承包,煤炭市場并不火爆。不論國營和私企,大家都在苦撐。相反的是作為煤礦的重要大客戶,火電廠日子比較好過。
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萬象更新,煤炭需求明顯增加,盡管彼時的煤炭價格也才每噸129元,但原煤出口的巨大缺口,讓一些有點遠見的煤老板,已經聞到了黎明的味道。此時,煤和電算是和諧共處,平分秋色。
2002年,國家取消電煤指導價,煤價市場化,煤炭價格開始爆發式上漲,“煤炭黃金十年”正式開啟,甚至“煤老板”作為財富的象征,登上了歷史舞臺。
2007年,煤價已漲到每噸330元,動力煤的價格被炒到每噸1100元。到了2008年,前三個季度煤炭熱得像黃金,價格按小時算,每小時不同價。煤礦走俏,電廠壓力驟增。
2008年金融危機,煤炭需求疲軟,價格驟跌。2009年晉煤銷售量為4.46億噸,同比下降16.3%,這個時候定價權掌握在電廠的手里。迫于生存壓力,產煤大省山西開始煤企重組,重組過后,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銳減到130家。
此后煤價就2008年的最高點之下反復震蕩。
真正的分水嶺就出現在2016年。
2016 年 2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煤炭行業由此掀開了一場如火如荼的去產能運動,并帶來了意義深遠的影響。《意見》給出了未來 3~5 年煤炭行業減少 10 億噸產能的總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給出了許多具體詳細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限產手段有兩個。
一是從 2016 年起,三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確需新建煤礦的,一律實行減量置換。
二是從 2016 年開始,按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 276 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原則上法定節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產。
現在看來,當年煤炭行業的去產能頗為成功。國家機器一旦開動,就會迸發出巨大的行政力量。就在2016 年當年,2.5 億噸煤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
此后,在鐵腕嚴管下,煤炭產量得到有效控制。2016 年以來,中國動力煤當月產量同比始終保持負增長;1—10 月原煤產量累計比去年同期減少 3.1 億噸,累計同比下降 12%。
不意外的是,煤炭生產的安全事故數量大大降低。根據國家煤礦安監局公開數據顯示,僅2016 年上半年,中國煤礦事故和傷亡人數比 2015 年同期減少了 86 起、116 人,降幅分別為44.6% 和 36.1%。
卓有成效的去產能還帶來了另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那就是煤炭價格快速上漲。
2016 年1 月,5500 大卡山西產的動力煤秦皇島到港價僅為 370 元/噸,為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2016 年7 月初漲到了 400 元/噸;從 2016 年 7 月起,該價格開始快速上升,11月就達到 600 元/噸。
動力煤期貨價格的漲幅和增速更為驚人。2015 年年底,動力煤期貨收盤價一度跌至 287 元/噸,而在去產能預期的催化下,一度飆升至 674 元/噸,漲幅達 135%。
…..
當我深夜汗流浹背地伏案費勁碼上面這些文字,一個數據一個數據地去官網上核實驗證,不要以為我僅僅是在無聊打發時間。
我想表達一個簡單卻又樸素的觀點:萬物的發展都是有客觀規律的。這個世界上有愛就有恨,有漲價就會有跌價,有波峰自然就會有波谷。煤價能漲起來,一定也就能跌下去。
6月17日,國家能源局官宣: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聯合赴全國煤炭交易中心調研,了解煤炭市場運行和價格變動情況,并召開座談會,研究做好煤炭等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部分品種價格創歷史新高,加重了下游行業負擔,對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社會各方面反響較大。
會議提出,將密切監測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認真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及時了解有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同時,按照剛出臺的《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行為管理辦法(試行)》,規范做好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編制和發布工作。
我相信這是個良好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