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策研究所課題組發布的《能源世界中國展望》提出,在“生態能源新戰略”情境下,我國的碳排放目標可提前實現。“2015年我國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80億噸,2020年達到91.74億噸。之后隨著能源需求增長放緩,特別是煤炭需求增長走向峰值之后,碳排放的緩增趨勢更為明顯,到2025年碳排放總量可控制在95億噸以內并形成峰值。”
如此看來,中國在碳排放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因為在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兩國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出,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而有望提前5年達到峰值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碳排放大國來說的確是一種進步。
中國有望提前實現碳排放目標得益于各方努力。首先,政府的扶持是強有力的,《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要政策為減碳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其次,企業的積極參與,無論是用能企業還是節能服務公司,在減碳問題上的態度是堅決的,用能企業引進新產品、新技術,節能服務公司采用新的商業模式(如EPC、PPP等),力求從根本上降低碳排放量;第三,媒體的廣泛宣傳,對于減碳,媒體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隨著媒體對于節能減排、節能環保的廣泛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并且參與到減碳的行動中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使減碳逐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中國碳排放目標提前完成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各方共同努力的一種必然結果,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真正的為減碳作出貢獻,才能共享一片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