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周期調節的政策導向下,專項債發行提速。近日,“財政部已向省級財政部門下達部分2020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市場關注。11月27日,財政部預算司證實,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決定授權,經國務院同意,近期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
據了解,1萬億元的額度占2019年當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2.15萬億元的47%,控制在依法授權范圍之內。按照去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國務院可提前下達部分應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基于此,市場此前測算,今年下達的額度有望達1.29萬億元。
目前,提前下達部分的發行時間以及具體流向尚不明確。據媒體梳理今年的專項債總額情況,穩居前三的廣東、山東、江蘇有望獲得更多提前下達的專項債額度。
今年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根據地方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將專項債可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明確為符合上述重點投向的重大基礎設施領域;加強項目管理,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
國常會提到,提前下達的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將重點用于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能源項目,農林水利,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發行專項債是撬動投資,幫助地方政府穩經濟補短板的重要手段。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國務院要求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有利于支撐四季度到明年初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9月末,今年新增地方債額度基本用完。進入四季度,地方債發行額大減。財政部11月27日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當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964.6億元。其中,新增債券為零,即發行債券均用于置換債券和再融資債券。受此影響,10月投資增速下滑明顯。1-10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比1-9月回落0.3個百分點,增速處于低位。
為進一步穩定投資,11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降低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在此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PPP發展(融資)論壇上,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透露,將探索PPP與專項債的結合,撬動社會投資,發揮協同加力效應。
“逆周期調節,核心在于資金,對于基建等重大項目而言,資金的來源依舊將來自專項債,專項債券具有政策支持鼓勵,發行效率高,發行利率較低等諸多優點,是未來地方政府依賴的主要融資品種,在沒有其他可替代債券品種的前提下,預計地方專項債將在重點項目投資方面依舊發揮重大作用。”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