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视频在线看_91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_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欧洲色8_激情自拍一区

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宏觀環境  節能產業網 >> 宏觀環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我國能源戰略規劃歷程回顧及展望(上)
來源:能源研究俱樂部 時間:2020/11/30 21:44:23 用手機瀏覽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各階段規劃目標的指引下,我國能源領域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實現由弱變強,從供給短缺到總體寬松的巨大轉變,從能源工業基礎薄弱發展為能源生產大國。制定科學的國家能源戰略并落地實施,已成為保障國家利益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回顧改革開放以來能源工業發展和規劃編制及執行歷程,為即將開始的“十四五”提供決策參考。


一、我國能源規劃體系概述

(一)我國能源發展改革總體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能源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我國形成了煤、油、氣、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發展實現歷史巨變。1978年,能源生產總量僅為6.3億噸標準煤,2019年則達到39.7億噸標準煤,比1978年增長5.3倍。各品類能源供應在持續擴大,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38.5億噸,原油產量1.91億噸,天然氣產量1761.7億立方米,發電量75034.3億千瓦時,能源發展有力保障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我國能源消費整體呈現穩定增長態勢,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48.6億噸標準煤,比1978年增長7.5倍。在各項能源轉型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動下,用能條件和水平不斷提高。


我國能源供需結構持續優化。隨著能源工業發展,我國能源結構由以原煤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潔化轉變,發展動力由傳統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轉變。改革開放以來,原煤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始終保持第一,基本維持在70%~80%之間。最近幾年呈下降趨勢,2019年原煤占比下降至68.8%。原油占比在波動中持續下降,由1978年的23.7%下降到2019年的6.9%。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清潔能源占比持續提高,天然氣由1978年的2.9%提高到2019年的5.9%,一次電力及其他清潔能源由1978年的6%提高到2019年的24.3%。


我國節能環保規劃路徑逐步清晰。能源工業發展中,節能提效逐漸提上重要位置。近年來,能源行業大力加強節能技術攻關,努力提高能效水平,節能降耗工作不斷推進,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2016~2019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3.2%,累計節能約6.5億噸標準煤。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別下降約18.2%和48.1%,已超過對外承諾的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


\

(二)我國形成多層次能源戰略規劃體系

能源戰略規劃為特定階段能源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籌劃和指導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保障能源安全的總體方略,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戰略規劃對能源發展進行總體謀劃和設計,制訂能源發展的方針、原則、目標及重大措施,為國民經濟發展整體目標服務。


國家級層面上,我國能源發展主體思路框架主要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計劃)中的能源部分、能源中長期專項規劃及細分品種中長期規劃、能源五年專項規劃及細分品種的五年專項規劃等構成。省級能源發展則有更為具體的地方能源發展規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中的能源部分,主要闡明國家能源戰略方向,包括五年間的能源發展總目標以及重大建設項目等,為能源專項規劃的制定提供了重要遵循。能源中長期專項規劃一般規劃較為長期的能源發展方向,可再生能源、核電等中長期專項規劃是細分領域更為長期的發展戰略,設定行業健康發展的遠景目標。能源五年規劃根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是對未來五年內能源發展的規模與重點項目進行設計。能源五年規劃及其細分領域五年規劃同一時間段基本目標一致。


\

二、我國能源戰略規劃歷程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和各階段規劃目標圍繞社會經濟目標制定,對能源領域的引導作用愈加突出。能源規劃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各有側重,從提升能源供應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到提高能源效率、注重培育節能機制,再到優化能源結構、強調節約,能源規劃引導能源工業不斷壯大而優化。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和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指引下,能源轉型變革步伐明顯加快,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發展站上新起點。


(一)重點平衡能源供需,能源供應能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初—“七五”)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以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1982年,黨的十二大把發展能源工業確定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能源的開發和建設受到高度重視。改革開放至“七五”期間,我國能源戰略重點在于保障供需,能源基建被列入投資重點,在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建設大型能源生產基地。


\

為達到能源增產目標,我國鼓勵地方、部門和企業集資辦電,對國家安排的電力基本建設,實行部門投資包干辦法,加快統配煤礦的建設,同時促進地方礦、鄉鎮礦的改造和提高。對統配煤礦實行投入產出總承包,把煤礦建設重點放到現有礦井技術改造和改擴建上。鼓勵地方、部門集資辦煤礦。繼續實行原油產量遞增包干,搞好老油田的完善配套和改建擴建,加強天然氣的勘探和開發,逐步改變油氣發展不平衡的狀況。


此階段,節能均有提到!傲濉庇媱澲刑岢觯迥陜,全國節約和少用能源要求達到7000~9000萬噸標準煤,五年內安排節能措施項目1303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95個!捌呶濉庇媱澨岢觯M一步推動節能的技術改造,五年內,建設一批骨干節能項目以及技術先進、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好、有普遍推廣意義的示范項目。


“七五”期間,我國推進了各方面改革,形成了逐步推進的對外開放格局。能源的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增長,技術水平有所提高。這為九十年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二)從關注能源總量轉向注重效益增長(“八五”—“九五”)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1989年)后,我國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與此同時,經濟循環不暢、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差等問題有待破解,能源安全、能源環境與效率、清潔可再生能源問題初現端倪!鞍宋濉敝痢熬盼濉逼陂g,能源戰略規劃注重能源環境與效率,堅持節約與開發并舉,促進優化能源結構和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

1.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突出位置

“八五”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鞍宋濉逼陂g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是增長速度最快、波動最小的五年,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些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超出規劃目標,煤炭總量居世界第一位,發電量居世界第三位。


“八五”至“九五”期間,我國能源戰略規劃轉向能源環境與效率、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鞍宋濉币巹澗V要把十年規劃遠景和五年中期安排結合起來,從實現20世紀末戰略目標的要求出發制定“八五”計劃!鞍宋濉庇媱澲惺状翁岢,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的方針,把節約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五年內,全國共節約和少用能源1億噸標準煤。相比于對能源產供的大力支持,能源節約的規劃剛剛開始。


\

2.提高能源生產效率,調整能源供需結構

“九五”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繼往開來。“九五”計劃綱要把2010年遠景目標和五年中期規劃相結合,重點放在“九五”計劃,同時著眼于下世紀前10年的發展,提出遠景目標!熬盼濉庇媱澨岢,堅持節約與開發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大力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電力方面提出,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依靠技術進步,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節能提效被提到更加重要位置。“九五”計劃提出,要推廣先進技術,提高能源生產效率;堅持能源開發與環境治理同步進行,繼續理順能源產品價格。決定實施可持續戰略,創造條件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同時提出,加強節能立法和執法監督,制定節能標準和規范,強制淘汰高耗低效產品,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產品!董h境保護法》(1989)、《節約能源法》(1998)等一批與能源相關的法律法規相繼頒布實施。

“九五”期間,我國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后,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了通貨緊縮趨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提高!熬盼濉睍r期我國能源供需矛盾相對緩和,能源瓶頸對國民經濟的約束作用基本解除,煤炭甚至出現了供大于求。相對而言,能源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石油供不應求的問題最為突出,行業內部發展存在不平衡,結構失調情況。

未完待續

原文首發于《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20年11月20日第44、4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沒有相關文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州市| 和硕县| 常德市| 万载县| 恩施市| 正安县| 城市| 科技| 手机| 余干县| 浦城县| 高陵县| 彭阳县| 庆安县| 钟祥市| 西畴县| 巴塘县| 灵宝市| 江阴市| 临武县| 金山区| 缙云县| 赣榆县| 房山区| 洛南县| 通河县| 祥云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临城县| 吉首市| 诸暨市| 佛冈县| 阳西县| 德州市| 临江市| 获嘉县| 高雄县| 瑞金市| 论坛| 湖北省|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