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分享金錢“駕馭”之道:“賺錢”之后,如何“馭錢”更幸福
金錢與我們的生活和事業息息相關,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洞察隱藏在金錢背后的人性。《茶花女》中有一句名言:金錢是好仆人、壞主人。那么對于事業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的企業家高管而言,如何真正“駕馭”金錢、獲得幸福感?
近日,法國里昂商學院GDBA空中論壇暨2021級項目交流會上,暢銷書《身邊的金錢心理學》作者、法國里昂商學院DBA博士導師、浙江大學周欣悅教授發表主題演講,與在場企業家們共同探討了金錢與財富背后的人性與人心,分享了金錢“駕馭”之道。
周欣悅教授(法國里昂商學院DBA博士導師,浙江大學周欣悅教授)
主題演講:如何花錢讓幸福感更持久?
演講伊始,周教授首先給出了一個關于金錢影響力的本質洞察。她認為,金錢不僅是一個交易工具,背后更有著復雜的象征意義,印刻著人們或消極或積極的情緒標簽。世界上80%的喜劇和金錢沒什么關系,但世界上80%的悲劇和金錢有關。
接下來,周教授從商家的四個營銷套路出發,通過案例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我們大多數人花錢時的常見心理,如獲得感、慕強、越得不到越渴望等。通過對這一系列心理的分析,周教授得出了“花錢高度決定人生高度”的結論。
她認為,一個人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層次,獲得更多幸福感,就應該把錢花在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上。透過金錢這面鏡子看清楚自己在心靈上的追求,這才是一個高層次的人應有的行為。
周教授將這種幸福感更持久的花錢行為歸結成三個方面:
1、是花錢買時間而不是“花時間買錢”。這點對企業家來說尤其重要,因為時間是稀缺資源,應該被用來解決更重要的問題,而不是重復普通人的工作。
2、是給別人花錢。對普通人來說,這能將心理關注點從自我轉移到別人身上,有利于建立更好的社會關系。但對企業家來說,給別人花錢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它意味著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會大大增強企業發展、事業成功帶來的幸福感。
3、是花錢買體驗而不是買物質。體驗意味著人生經歷。物質帶來的幸福感會隨著新鮮感的消失而減弱,但體驗卻能變成故事、教訓、心得等長久留在人們的心中。很多企業家愿意花巨資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目的當然不是那頓飯,而是近距離聆聽這位投資巨星的教誨。
在周教授看來,花錢不但大有學問,而且還反映了一個人的需求和生活層次。企業家作為高層次人才,更需要透過金錢實現自我投資,面向更廣闊的未來,讓幸福的人生更充實,更持久。
在高管身份名片之外,再次選擇踏入學習深造狀態,正是這樣一件值得有追求的企業家高管投資的事。該項目旨在培養學者型產業領袖,通過將學術嚴謹的教育和商業實踐相結合,讓學員們前往全球多地領略前沿商業知識,強化多維度問題分析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在自身豐富的職業履歷基礎上聚焦于解決自己所處行業或組織內部的核心問題,從而創造出真正的行業影響和價值。
圓桌探討:透過金錢了解自身需求才能提升幸福感
主題演講結束后,周教授與法國里昂商學院亞洲校區助理校長、全球工商管理博士(DBA)亞洲項目主任陳峻松教授、《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吳晨先生展開了圓桌討論。
吳晨(《經濟學人·商論》執行主編,法國里昂商學院美好商業中心專家)
陳峻松教授(法國里昂商學院亞洲校區助理校長,全球工商管理博士(DBA)亞洲項目主任、高管項目學術主任、工商管理博士DBA導師)
周欣悅教授(左)陳峻松教授(中)吳晨(右)
三位嘉賓圍繞金錢與幸福的關系各抒己見。陳教授認為,金錢焦慮是當今社會“中產焦慮”的一個源頭,主要是因為中國文化相較而言更喜歡進行社會比較。人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幸福感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周教授對此表示認同,她認為社會比較是不幸福的來源,金錢恰恰是最容易被比較的指標。然而,金錢實際上也有“七情六欲”,承載著人們或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因此,懂得透過金錢了解自身心理需求的人更容易提升幸福感。
吳主編則對目前金錢演化的最高形式、也就是數字貨幣會給社會帶來何種影響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數字貨幣的發行將更加方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和交易,有利于商家收集分析大數據,推動金錢更快流動,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最重要的是,數字貨幣歸根到底是由人設計的,這種設計是否能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當前沿科技不斷改變著世界的面貌,當快節奏的生活和與日俱增的欲望緊密相連,金錢已經不能完全和“幸福感”劃等號。本場講座從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分析了金錢的本質和幸福感的來源,為在座企業家學員提供了關于金錢觀的現代啟示,引導大家更理智、更從容對待財富,真正收獲內心的充實和人生的美好。
聲明: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聯系(附聯系方式),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