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市場近期熱議的金融科技與監管問題,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10月31日召開的專題會議,給出了權威定論。
會議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范風險。”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給金融領域帶來了新變化。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誰占據流量,誰就有數據;誰有數據,誰就有客戶,環環相扣,形成良性商業循環。大型科技公司無論是在數據占有、存儲,還是在數據應用方面,都越來越有優勢。
滬股通專業股票配資3-10倍杠桿,1000元起配,利息低至0.5分,10秒鐘快速開戶.
百度搜索:“滬股通策略”
1、按天配資,杠桿1-10倍,隨借隨還,自在投資時間自由,超低利息
2、按月配資,杠桿1-10倍,讓您的股票飛起來
3、 vip可申請高杠桿倍數,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4、邀請好友成功配資,獲客戶傭金的85%,月入萬元不再是夢。
通過了解記者得知,在各界人士口中的滬股通其實是一家專業為廣大股民期民提供配資服務的公司,已成功為成百上千的客戶提供股票期貨配資服務。配資融資額度高,3-10倍杠桿!無抵押無擔保!能更好的擴大可使用資金量例,保障了客戶的資金安全。良好聲譽在金融界得到了廣泛認同, 獲到廣大客戶一致好評,被譽為深得投資者信賴的配資理財平臺。
與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是金融科技監管的重要性逐漸被決策層所認識并付諸實施。去年8月出臺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了未來三年金融科技的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強化金融科技監管,建立健全監管基本規則體系,加快推進監管基本規則擬訂、監測分析和評估工作,探索金融科技創新管理機制,服務金融業綜合統計。
今年年初,中國版“監管沙盒”試點率先在北京正式落地,并在各地呈現加快態勢。所謂“監管沙盒”,由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于2015年最早推出,面向金融創新產品或服務,由監管部門按照適度簡化的準入標準和流程,允許金融科技企業在有限業務牌照下,利用真實或模擬的市場環境開展業務測試。
但是僅有上述這些并不足以解決監管套利問題。近日,署名為資深學者張非魚的一篇文章就評價,BigTech(大型科技)公司作為金融服務業的新進入者,難免會有一些既想做金融服務又不想接受監管的想法。這種新進入者不但對市場格局產生影響,也會對監管格局帶來重大影響,需要重點防范其規避監管和監管套利行為。在這位學者看來,對所有進入金融服務業的BigTech公司,應建立一種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并能保護消費者的監管政策環境。
此次金融委會議就明確向市場傳遞了態度:監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工作,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監督市場主體依法合規經營,遵守監管規則,完善公司治理,履行社會責任。要增強業務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透明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投資者教育。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月份在公開場合也指出,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明確銀行與非銀行業務邊界,對于相同的金融業務應該有相同的金融監管措施,比如資本充足率、流動性要求,這樣才能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
金融委會議同時指出,要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易綱此前也曾建議,要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該透明的一定要透明,該保護的一定要保護,取消數據采集過程中的霸王條款,規范集團內部為了商業目的使用個人信息和企業信息的行為,嚴防隱私和商業秘密被濫用。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工作人員聯系(附聯系方式),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協商。謝謝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