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情況來看,容易做到的‘十一五’期間我們都做了,未來隨著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任務日益緊迫,我們的節能工作難度會不斷加大。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就是我們的節能工作基礎更加牢固。我們會在繼續保持‘十一五’期間行之有效的做法的基礎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取得新的成效。”謝極還表示,“‘十二五’節能目標要在需要和可能、連續性和階段性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責任、潛力、能力和難度等方面因素,科學設置和分解。節能目標設置不能過低,以充分發揮節能目標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在考慮將能耗總量、單位產品能耗下降率、節能量等作為輔助指標”。
謝極還介紹了未來節能工作的4項主要任務。一是繼續抓好重點耗能行業、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全面推進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民用領域節能。二是繼續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全面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加大節能汽車、高效節能家電、照明產品推廣力度。三是推進中小企業節能,引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節能改造,重點支持節能改造融資,并提供技術指導、組織培訓。四是進一步促進節能產業發展,將編制實施《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發布節能產品(技術)目錄,完善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制度,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節能服務產業鼓勵政策即將出臺
謝極還對合同能源管理以及有關的政策優惠扶持措施進行了重點說明。他介紹說,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是由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服務,并向用能單位保證項目實施的節能效果。用能單位不僅零投入、零風險,還可以分享節能項目收益,而節能服務公司則通過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合理利潤。
謝極告訴記者,早在1998年,有關部門就通過與世界銀行、世界環境基金共同開發實施“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引入了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并在北京、遼寧、山東成立了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在實際運行中,3個示范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項目內部收益率均在30%以上,同時這3家以盈利為目的示范節能服務公司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運作節能技改項目很受用能企業的歡迎,獲得了較大的節能效果、溫室氣體減排效果和其他環境效益。隨著節能服務產業不斷發展,國家還積極推動成立了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和節能服務公司成長為宗旨的行業協會組織——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截至2009年底,全國節能服務公司累計已達約500多家,從業人員11.3萬人;共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4000多個,總投資280億元,可形成年節能能力1350萬噸標準煤。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不僅是建立節能長效機制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客觀需要,也可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高技術服務業和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的發展。”謝極同時表示,目前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還受到融資困難、稅負較高、政策缺失、制度障礙等瓶頸因素的制約,為此國家即將出臺鼓勵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納入中央資金支持范圍;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免征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資產轉讓免征增值稅;完善會計處理制度,節能改造支付給節能服務公司的費用視同能源費用支出;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等。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