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報道的《歐盟氣候變化緩解和適應分類法》修訂案,2025年前新建的天然氣發電廠或將獲準作為一項可持續活動進行融資。此舉無疑將在政治層面引起諸多爭議,并向天然氣開放通常僅針對可持續性環;顒拥墓埠退饺送顿Y。然而,即使這些修訂條款最終獲批,鑒于留給項目開發的窗口狹窄,且要求繁多,分類法可能無法明顯改善新建天然氣發電廠的投資環境。
(來源:微信公眾號“彭博新能源財經” ID:BloombergNEF 作者:BNEF)
根據彭博新聞社報道,新建天然氣發電廠在符合某些條件的情況下可能會被列入歐盟分類法的適用范圍之內。該提案旨在放寬 2025年12月31日之前投運的新建天然氣發電廠獲得可持續投資標簽所必須滿足的條件。一旦采用,歐洲的新建天然氣電廠將有資格獲得可持續性私人融資和歐盟綠色回收基金等低成本資本。
考慮到歐盟計劃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因此該提案在政治層面存在諸多爭議。此前,一個代表科學家、非政府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游說團體曾在2021年3月份表達了擔憂,稱將天然氣容量定義為可持續項目會破壞分類法中可持續投資標準的完整性。
然而很明顯,即使獲得批準,分類法也會設定種種條件僅允許部分天然氣電廠獲得可持續標簽。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兩個條件。首先,新建天然氣項目必須可以取代一家容量相同、但碳排放強度高兩倍的現有煤電廠,這就排除了一批將在短期內停用大批煤電設施的國家,以及已經完成建設的天然氣電廠。
其次,新建天然氣電廠必須將碳排放強度降低至每千瓦時270克二氧化碳(gCO2/kWh)以下。雖然這較之前的要求有所降低,但考慮到天燃氣電廠目前的碳排放強度仍高達每千瓦時400克二氧化碳,因此仍必須在甲烷中摻入沼氣或綠色氫氣等低碳氣體才能達標。這樣一來,天然氣發電項目摻入低碳氣體增加的成本,可能會超過憑借可持續標簽而能享受的資本成本優惠。
因此,可持續標簽似乎對推動新建天然氣投資沒有多大作用。天然氣工廠難以獲得融資的原因似乎在于利潤前景暗淡,而與是否具有可持續標簽無關。因此不難理解,如今歐洲的大多數新建天然氣活動均集中在存在容量機制的國家,如法國、意大利、愛爾蘭和波蘭等。
天然氣將在歐盟電力系統中扮演可調度靈活性容量的長期角色。為了實現長期目標,決策者需要適當發出投資信號,促進清潔技術作為可再生容量備份的部署。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2021 年歐洲能源轉型展望》,在最低成本假設下,2020到2050年間至少需要新建259GW的天然氣容量,才能為不斷增加的可再生容量提供充分的備份保證,而這意味著必須在主要未來20年中投資1,980億美元。為了實現2050年凈零目標,歐洲電力系統中的靈活性容量均必須從天然氣切換為其他零碳容量或增加碳捕獲和儲存系統。這一轉型離不開各種政策的聯合支持,就像此前為了停用煤電容量而出臺的各類碳價和退出政策組合一樣。歐盟分類法可以配合其他各類政策,鼓勵針對低碳和零碳可調度容量的投資。
如果歐盟對天然氣發電設施的定位是“過渡設施”,則歐洲委員會最好出臺一套針對天然氣相關投資的清晰框架,比如要求降低此類活動的碳強度閾值,從而協助達成碳中和目標等。短期來看,天然氣工廠只要已經有明確向清潔燃料切換的行動,則仍可以有限度地燃燒甲烷。技術專家組在去年提交至歐盟委員會的最終報告中已經首次提出要求其他各類發電活動逐步降低碳排放強度,但此要求最終并未出現在 2020年11月的授權法草案中。為了讓天然氣在歐洲電力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將該要求重新納入另一個轉型框架或許比近期的其他提議更有用。
一組數據
2022年
投資者和公司需要按照歐盟分類法提供2021年報告的時間
不超過每千瓦時270克CO2
一份文件顯示,新的分類法對天然氣電廠的直接排放閾值限制
1,980億美元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當下政策情景假設,2020到2050 年間歐洲大陸對新建燃氣發電廠的累計投資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