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儲能網獲悉,2021年12月16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主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儲能西部論壇”在線上召開,本屆論壇聚焦“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滲透下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建設”,共同探索西部儲能應用模式,助力新能源創新升級發展。
北京索英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儲能事業部總經理歐陽超發表了題為《規模化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的作用分析》的主旨報告。
在報告中歐陽超指出,截止到今年10月底,全國的發電總裝機容量23億千瓦,風電+太陽能裝機容量5.8億千瓦,在新能源裝機容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儲能必將成為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必要手段。
新型電力系統有兩個特征,一是在發電側有大量的新能源接入,二是正在快速電力電子化。發電側面臨大量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需求,電網側的高壓直流,負荷側的變頻改造,分布式發電以及電動汽車的快速充電樁,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需要全系統的電力電子化來滿足,這就會導致傳統的電力系統和新型電力系統在發電和輸電的特征上發生變化,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新能源的發電也導致功率平衡和運行控制難度越來越大。電力電子設備在功率的切換上面往往是在毫秒級別來完成,所以新型電力系統當中功率的變化速度會更快,對于系統穩定、平衡的速度和精度方面要求更高。
所以現階段必須大力發展規模化儲能,無論是在發電側做新能源的平滑、應急支撐、無功支撐、有功調頻,還是在電網側實現電網頻率的穩定、電壓的穩定和電量的平衡,都需要大量的儲能,即規模化的儲能。
無論從技術角度來看,還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在電力系統中配置大規模儲能成為必然的趨勢。“十四五”保守估計也要30吉瓦的儲能,樂觀一點裝機可能超過50吉瓦,預計儲能市場將是僅次于動力電池市場的第二大的電池應用市場。
另外,歐陽超指出通過在電網關鍵節點,比如升壓站和新能源的匯流站這樣的地方接入大規模的儲能正成為發展趨勢,比如現在的百兆瓦級、吉瓦級的大規模儲能電站,無論是主動支撐,還是快速響應,都能起到穩定電網運行的有效作用。目前在新能源側,新能源的裝機容量和儲能的配置比例,大部分都是10%到20%。隨著新能源裝機量的翻倍的增長,規模化儲能功率的配置應該與新型電力系統波動成正比,波動越大功率配置應該越大,通過增加配置容量可以更好發揮電化學儲能在功率平衡和支撐方面的作用。
規模化的應用和技術的成熟,繼續推動儲能成本的快速下降,對于儲能系統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歐陽超提出:規模化儲能在建設過程當中,要把電池、PCS、EMS、配電等維度進行統一規劃,而不是簡單的拼湊。
歐陽超指出,快速響應、高轉換效率、主動支撐能力、故障穿越能力、虛擬同步技術以及多機并聯技術都是PCS比較重要的功能指標。歐陽超舉例,即使現在PCS單機功率最高可達一點幾兆瓦,建設百兆瓦或者吉瓦級的電站仍需要多臺變流器的并聯,而索英電氣早在2011年參建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中就實現了多機并聯等核心技術的驗證。
最后他提到,索英電氣自2009年進入儲能領域,在規模化儲能領域有著深入的探索,儲能產品線有儲能雙向變流器、EMS、儲能電氣系統集成、儲充檢一體化快速充電站以及移動儲能車等產品,同時提供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的儲能以及微電網解決方案。在電池測試領域可以提供從電芯的分容檢測到整車廠的電池檢測等一系列服務,擁有5V到1500V的電池充放電測試產品,產品采用業界領先的碳化硅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功率密度、提高效率,受到眾多電池廠和整車廠的歡迎。
|